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東華社區參與課程執行高教深耕計畫 助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老屋修繕

發稿時間:2025/10/27 12:04:53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27 12:04:53)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社區參與行動」課程,執行高教深耕計畫,透過教學卓越中心設立的IDEAS計畫經費補助,日前與吉安鄉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合作,安排系列課程。首先在鍾寶珠常務理事的分享與社區走讀活動中,讓學生了解協會社區營造成果,與社區傳統美食與砌石工藝後,接著10月16日的移地教學,在花蓮縣光合菌微生物推廣協會高健明總幹事介紹有機農業,以及微水力計畫人員的賴威任先生說明社區利用灌溉用水發電的機組後,學生開始協助社區進行老木屋防水工程。

首先由鍾寶珠常務理事說明目前居住在老木屋中是南華村最後一名長工羅金福先生,屋主並不住花蓮。由於屋齡已經超過60年以上,狀況亟待修繕。協會為保存社區傳統木造建築,主動負起老木屋修繕責任。目前屋瓦及雨淋板已在協會與社區夥伴的努力下完成替換與更新,剩下雨淋板防水工程交給課程學生邊學習,邊體驗。雨淋板的防水作業由社區夥伴邱文正先生解說,邱先生首先提醒學生,上漆前必須先在地面舖報紙,以保持地面清潔。接著示範如何調製防水漆、油刷沾塗料的正確手法、塗刷雨淋板方式與角度等。學生們從調配顏料、塗刷木板到瞭解傳統建材保存方式,親身體驗老屋修繕的繁複工序。過程中,當地居民也很高興學生能參與修繕工作,也主動分享過去生活故事與初英山社區的變遷,使學生在勞動同時,更深刻體會社區文化的延續與地方情感的連結。

透過這次活動,學生不僅學習到實際的修繕技術,更理解社會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方式。親身參與地方文化保存的行動,讓他們更能體會「社區參與」不只是理論,更是與人、土地互動的過程。

感謝高教深耕計畫與東華大學教學卓越中心提供的經費,讓課程能夠辦理實地探訪與實作活動,使學生走進社區聆聽當地的故事,看見不一樣的風景,在促進學生與在地社區合作與付出的同時,也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邱文正先生示範雨淋板施作防水工序。
邱文正先生示範雨淋板施作防水工序。

學生詢問老木屋的故事,戴藍色鴨舌帽的是邱文正先生,戴斗笠的是鍾寶珠常務理事。
學生詢問老木屋的故事,戴藍色鴨舌帽的是邱文正先生,戴斗笠的是鍾寶珠常務理事。

學生分區體驗雨淋板防水施工方式。
學生分區體驗雨淋板防水施工方式。

防水工程完成,在老木屋前大合照。
防水工程完成,在老木屋前大合照。

學生認真上漆,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學生認真上漆,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