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轉向-地方藝術的解殖與實踐》新書發表 探問地方藝術的當代轉譯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31 09:51:00)新北市美術館自籌備以來,即以「研究」作為館務發展的基石,持續透過典藏、策展與出版,深化地方藝術史的書寫與討論。為延續對地方文化的關懷與學術探究,館方於2024年委託學者高千惠主持研究計畫,以「地景說話:常民美學.地方拼圖.當代連結」為題,展開新北市的田野調查與方法學梳理,試圖從民間的美學實踐中,理解藝術如何在生活脈絡中生成、流動與再現。延續此研究計畫,本館進一步邀請不同領域的研究者撰文,以多元視角探討「民間」,結集出版為《民間轉向-地方藝術的解殖與實踐》專書,並於30日在新美館舉辦新書發表會,邀請主編與作者群共同分享研究歷程與核心觀點。
《民間轉向-地方藝術的解殖與實踐》由學者高千惠主編,集結林徐達、鄭文琦、朱峯誼、許芳慈、梁廷毓等多位學者與研究者撰文。書中探討的議題涵蓋廣泛,從臺灣民間藝術的歷史辯證,到非具象的靈魅經驗與常民文化中的歌謠、口述傳統;再延伸至「人類世」背景下的非人視角文化回應,以及東南亞藝術實踐中浮現的跨國離散與底層身體經驗。透過多元的研究切面與方法學思辨,不僅回望傳統民藝在當代藝術展現中的轉譯問題,更試圖突破二元對立的思維框架,從「地方」出發重新建構藝術與社會、宗教、環境與身體之間的關係。
主編高千惠指出,這項研究的發想源自何謂「當代藝術中的地方性」與「地方的當代藝術」問題意識。她認為從文化實踐思考地方性的異化與創生,可以看到當代民間藝術的生產處境。本書的五篇論述不僅是作者們各自提出的研究案例,亦揭示出當代民間藝術形成過程與轉譯途徑。
《民間轉向-地方藝術的解殖與實踐》新書發表會以主編高千惠的主題演講揭開序幕,接續邀請各章作者共同進行座談,分享各自的研究觀察與田野經驗。現場亦吸引眾多學者、藝術家與文化工作者參與,透過對談交流,呈現出「當代民間藝術」在不同領域中延展出的豐富想像。
本次出版亦呼應新美館近年以「研究、策展、典藏」為3大核心主軸的發展策略,感謝文化部及春之文化基金會對本書出版的支持與協助,使本館得以持續推動相關研究與知識累積。期待藉由研究型出版與知識分享,推動藝術在地知識的累積,開啟更多跨領域對話的契機,並於藝術與社會的交會處,提出屬於臺灣的知識視角與文化位置。
新北市美術館誠摯邀請各界讀者與藝術愛好者一同關注《民間轉向-地方藝術的解殖與實踐》,共同思考在全球化語境下,民間與地方如何成為藝術創作與文化論述的重要資源。透過回望土地與生活現場,藝術的「民間轉向」或將開啟另一種理解時代與社會的可能。最後,特別感謝文化部及春之文化基金會對本書出版的支持與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