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埔子人工濕地蝴蝶復育展成果 邱臣遠代理市長肯定志工永續力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03 17:21:45)新竹市環保局今(3)日舉辦「溪埔子人工濕地志工進階訓練結業式暨蝴蝶棲地復育營造成果發表會」,邀請企業代表、志工夥伴及地方民眾共同見證復育成果。環保局表示,歷經數月的生態復育營造與維護,場域內已復育多樣吸引蝴蝶的蜜源植物,同時觀察到淡黃蝶、樺斑蝶等多種蝴蝶棲息,成功營造兼具教育、觀察與休憩功能的生態友善空間,透過采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志工的加入,展現公私協力守護自然的具體成果,共同邁向淨零綠生活。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溪埔子人工濕地不僅是城市的生態綠肺,更是民眾體驗自然教育的重要基地。此次透過環境教育志工訓練進階課程與企業合作復育蝴蝶棲地,實踐市長高虹安擘劃的「宜居永續」的城市願景。透過復育原生植物、營造多層次植群與棲地微環境,讓蝴蝶重返濕地飛舞,也象徵城市生態的復甦與希望。
環保局說明,此次志工進階訓練於今(114)年9月1日至10月8日辦理,共有40位學員參與,課程有別於7月4日至8月22日的基礎訓練內容,專注於更見廣度與深度的三大主題。主題一「教案適教年齡剖析」,透過實地課程的教案內容,深入了解各課程適合的民眾年齡層,並探討不同年齡對象的教學運用方式,讓教學設計更貼近學習者需求;主題二「濕地生態的教學運用」,利用濕地內的動植物引導學員發想,學習有別於在學校上課的生態知識運用;主題三「環境教育引導技巧」,搭配實地操作課程,透過專業講師指導,學習如何將生態觀察的經驗轉化為環境教育素材,於往後環教參訪推動更多民眾關心自然保育,促進實踐以人與自然共存為核心的景觀都市願景,成為永續城市的亮點。
環保局指出,溪埔子人工濕地自今年初推動「蝴蝶棲地復育營造」以來,結合學術專業、企業力量與志工能量,共同打造友善生物的棲地環境。蜜源植物及食草植物已復育完成,目前處於持續養護生長狀態,且已觀察到淡黃蝶、樺斑蝶等多種蝴蝶,在場域中繁衍,顯示復育環境已逐步穩定。
環保局說明,蝴蝶棲地復育不僅象徵生態多樣性的回歸,更體現城市在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實踐力,落實SDG4優質教育、SDG13氣候行動及SDG15陸域生態等目標,為竹市打造一座會呼吸、會生長的低碳永續環境。
環保局表示,參與此次培訓的吳學員親眼看到蜜源植物吸引蝴蝶停駐,內心非常感動,不只是學習,更是對土地的回饋。王學員也分享,進階訓練課程學會更專業的生態維護方法,未來希望能帶領更多民眾認識濕地,推廣生態教育。
環保局強調,人工濕地具備多重功能,除了能有效改善水質、穩定區域水量外,也兼具生態保育與民眾休憩的空間價值,未來將持續與采鈺科技以及各界志工合作,透過定期巡守、物種監測與棲地維護等具體行動,確保生態環境穩定發展。同時也將串聯環境教育課程,推動「從觀察到行動」的參與模式,讓更多民眾走進濕地、走近自然,體驗人與自然共生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