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有溫度的照顧撐起家的形狀 中華聖母基金會20年守護長者尊嚴

發稿時間:2025/11/10 15:48:0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10 15:48:00)走進嘉義,不論市場或巷弄,白髮身影隨處可見。這裡不只是臺灣最老的縣市,更是台灣「超高齡社會」的未來縮影。根據內政部統計,2025年65歲以上人口將突破2成,而嘉義地區部分偏鄉如鹿草、義竹、六腳,比例已超過3成,代表每3人即有1位超過65歲的長者,高齡化壓力與低所得現實疊加,使嘉義成為全臺長照最吃緊的地區。面對嘉義地區老年人口衝上25.05%全國第一的嚴峻現實,老老照顧的日常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秉持「在最微小的事上,用最大的愛投入」的信念,天主教中華聖母基金會20年來深耕嘉義,以行動回應高齡社會挑戰。自2008年從日本引進全台首輛到宅沐浴車,並協助培育全台沐浴車服務,倡議納入長照給付制度;2020年再導入加熱乾燥車;2022年成立中南部最大失智症社區式照顧園區,提供日間照顧與台灣少見的團體家屋服務,為長輩與家庭送上最實際的支持。從長照體系的缺口中,基金會以具體行動補位,成為嘉義最具指標性的長照團體之一,讓每一個家庭在困境中重新找回平衡與希望。

從臥床者的尊嚴沐浴,到身障者自立,基金會「有溫度的照顧」修復家庭裂縫

住在嘉義縣的小芳家中,父親曾是主要經濟支柱,中風後行動不便,由智能障礙的妻子與女兒共同照顧。當時家中經濟拮据,母女兩人身形嬌小,照護高大的父親相當吃力。自從基金會介入,社工每週訪視、教導照顧技巧及教小芳學會幫爸爸預約復康巴士回診,並協助申請輔具與生活物資,逐步改善照護環境。父親去世後,服務重點轉向小芳的生活訓練與自立發展,協助她使用代步車及搭乘公車,建立生活目標與社交圈。小芳回憶自己生大病住院期間情緒低落、孤單,社工安排父母探病,讓她感受到溫暖與支持,至今仍深受感動。多年陪伴下,她從需要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成為能照顧母親與家庭的重要支持者。基金會近十年的長期陪伴,讓小芳一家從被照顧者成長為能支撐家庭的重要力量。

小芳父親去世後,社工服務重點轉向小芳的生活訓練與自立發展,協助她使用代步車及搭乘公車,建立生活目標與社交圈。
小芳父親去世後,社工服務重點轉向小芳的生活訓練與自立發展,協助她使用代步車及搭乘公車,建立生活目標與社交圈。

台灣極少見的失智症團體家屋服務,自2008年展開服務的聖母家屋,見證了無數家庭的故事。楊嵐大姊的母親玉華奶奶,便在這裡生活了12年。性格外向的她,與照護團隊及其他長輩相處融洽,還在社工安排下化身「時尚阿嬤」,在家屋的陪伴中重新找回自信與笑容。楊嵐大姊感謝基金會多年來的細心陪伴,讓母親從失智的不安逐漸穩定,並於103歲安然善終。她也提到,聖母家屋對失智長者而言,不僅是提供照護,更提供安全與情感連結的生活空間,讓長者能以有尊嚴、快樂的地度過生命最後一段旅程。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嘉義縣溪口鄉。溪口鄉的陳大哥長期照顧臥床12年的妻子,曾因長期照護而身心疲憊、瀕臨精神崩潰,自基金會提供到宅沐浴車服務後,他的妻子能有尊嚴地在照護中完成沐浴,大幅減輕了照顧壓力,尋回最基本的生活權益,讓家的裂縫逐漸修復。

基金會提供到宅沐浴車服務後,他的妻子能有尊嚴地在照護中完成沐浴,大幅減輕了照顧壓力,尋回最基本的生活權益,讓家的裂縫逐漸修復。
基金會提供到宅沐浴車服務後,他的妻子能有尊嚴地在照護中完成沐浴,大幅減輕了照顧壓力,尋回最基本的生活權益,讓家的裂縫逐漸修復。

102台行動載具打造嘉義最堅實的照護網路,多元的在地長照服務撐起每一個家

基金會深知長照服務不能僅仰賴固定據點,需要從單一據點逐步擴展為橫跨山海城鄉的「在地行動網絡」,因此基金會至今共設立了47個服務據點,打造了102台行動載具的多元照護系統,包含37輛復康巴士、27輛公務汽車、28輛機車、3輛到宅沐浴車、2台乾燥車、1台資源巡迴車、1台阿里山醫療接送專車及1台物資車,讓服務能深入巷弄與偏鄉,將資源送進每一個需要的家庭,成為「老老照顧」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基金會多元的長照服務,讓68%的個案身體健康改善、75%的心理健康提升,並有效減輕65%家庭的照顧壓力。

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表示:「基金會始終秉持『有溫度的照顧』理念,從到宅沐浴車、日間照顧中心、暖暖老人食堂、建構偏鄉送餐送物資及就醫網絡,讓服務不只是協助,更是尊嚴的延續。嘉義是我們的起點,更是我們的責任,再進步的科技,也無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溫度,而這份溫度,正是支撐我們走過20年的核心力量。」

基金會社工在風災過後,帶著關懷物資前往訪視。
基金會社工在風災過後,帶著關懷物資前往訪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