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化而言,最明顯的是,二十世紀作品,色調偏向灰黯沉鬱、憂傷,
二十一世紀作品,基本上偏向清朗昂揚,省思生命本質,關注主題更擴大。」
—— 吳晟
《泥土:吳晟二十世紀詩集》集結吳晟於二十世紀創作、以《泥土》、《飄搖裏》、《吾鄉印象》、《向孩子說》等詩集為主,以及〈再見吾鄉〉系列組詩等而成。《他還年輕 ─ 吳晟二十一世紀詩集》收錄吳晟於二十一世紀創作、以2014年初版的《他還年輕》詩集為主,以及2014~2022年間的詩作而成。
「我要說明,《泥土》與《他還年輕》這二冊詩集,為什麼不用『詩全集』、也不用『詩選集』:第一冊《泥土》,收錄二十世紀發表的詩作,但並未全部收錄;尤其是1970年之前、學生時代的習作很雜亂,或因重覆、或因太青澀,捨棄甚多,當然不適用『全集』;而斟酌再三捨棄的,決定不再留戀,因此不適用『選集』,也請文學朋友不用再費心搜尋,不用再討論。
至於第二冊《他還年輕》,道理很簡單,因為只收錄到2022年的詩作,往後,我應該還有詩作發表吧。」
文章節錄
《泥土》、《他還年輕》
收 尾——《吳晟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詩集》編後記
和洪範書店主編葉雲平多番討論,將我年少至今恰好一甲子的所有詩作,重新整理,取捨、修訂,集為二冊出版,一冊為《泥土 — 吳晟二十世紀詩集》,一冊為《他還年輕 — 吳晟二十一世紀詩集》,約有以下兩項理由:
一、無禁無忌,年歲有時而盡,我已將近國人平均壽命,雖然仍勇健,還想多做些事、多趕幾里路,但體能、腦力確實明顯衰退不少,世事無常,人生盡頭隨時可能出現,趁還算耳聰目明、尚未太糊塗,準備漸次「收拾」自己的生命痕跡,盡量少麻煩後人。
二、我在一九七六年楓城出版社出版的詩集《吾鄉印象》,一九七九年遠景出版社出版的詩集《泥土》,以及一九八五年洪範書店依主題分為三冊出版的詩集《飄搖裏》、《吾鄉印象》、《向孩子說》,都早已絕版。二○○○年,預計單獨出版第四冊詩集《再見吾鄉》,洪範書店葉步榮先生考量只有三、四十首詩作太單薄,建議我改為出版《吳晟詩選》,只收錄了《再見吾鄉》這一系列三分之二的作品,捨棄了三分之一「流落在外」,不免時常牽掛。
《吳晟詩選》出版後,偶有知音讀者向我提起哪一首詩作很是喜歡,卻未收入選集,實在可惜,我也有同感,總覺得有些缺憾。
另外,我要說明,這二冊詩集,為什麼不用「詩全集」、也不用「詩選集」。
第一冊《泥土》,收錄二十世紀發表的詩作,但並未全部收錄;尤其是一九七○年之前、學生時代的習作很雜亂,或因重覆、或因太青澀,捨棄甚多,當然不適用「全集」;而斟酌再三捨棄的,決定不再留戀,也請文學朋友不用再費心搜尋,不用再討論,因此不適用「選集」。至於第二冊《他還年輕》,道理很簡單,因為只收錄到二○二二年的詩作,往後,我應該還有詩作發表吧。
這二冊詩集依年代序編排,我的創作「年輪」很清楚;依性質相同、主題相近的詩作分輯,篇名附錄於後,便於了解我的生命情態、關注所在。附錄編目(作品發表年月及報刊雜誌),一方面便於查閱出處,同時表達謝忱。
這二冊詩集,依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分冊,不只是時間上的區分,也有風格的差異。
二○○○年,我總結一九六三到一九九九年的「精要」詩作,出版了《吳晟詩選》,〈跋〉最後一句:「期盼新世紀來臨,我還有能力創造新的格局,開展新的題材。」
很幸運的是,二十一世紀起始,我的詩作風格及題材,果然有新的轉變;簡化而言,最明顯的是,二十世紀作品,色調偏向灰黯沉鬱、憂傷,二十一世紀作品,基本上偏向清朗昂揚,省思生命本質,關注主題更擴大。
一首詩,如一棵樹,根植於生活、萌發於感動、成長於思索、開展於智慧、傳播於共鳴。生命中,有愛、有情、有關懷,處處皆是詩。那麼,我再次期盼開闢下一輪新題材、新風格,乃至新文類的創作道路,或許還有機會實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