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生命之聲

發稿時間:2023/08/18
聽見生命之聲:用數位科技打開我們的耳朵與心,深度聆聽自然,重啟與大地的連結
聽見生命之聲:用數位科技打開我們的耳朵與心,深度聆聽自然,重啟與大地的連結
作者|凱倫‧巴克(Karen Bakker)
譯者|楊詠翔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09

★2023年鸚鵡螺圖書獎(Nautilus Book Awards)動物與自然類金獎

★《自然》、《新科學人》、《科學》一致好評

數位生物聲學技術與古老知識的美妙結合,展示鯨魚、大象、烏龜、蜜蜂、珊瑚、花與樹所發出的驚人聲響與意涵,在這場關於自然界聲響這個隱密領域最優美動人的驚奇旅程中,深化對生命韻律的理解,永遠改變你傾聽世界的方式。

內容節錄

《聽見生命之聲:用數位科技打開我們的耳朵與心,深度聆聽自然,重啟與大地的連結》

第四章:龜聲

  卡蜜拉‧費拉拉(Camila Ferrara)宣布她博士論文研究預定的主題時,她的教授都大笑出聲,她想研究的是巨型側頸龜的聲音,她的指導教授表示:「妳發瘋了!妳這樣拿不到博士學位啦。」另一名教授告訴她:「我已經研究烏龜二十年了,從來都沒聽過牠們發出聲音。」但費拉拉並沒有因此打退堂鼓,和她同領域的研究生賈桂琳‧吉爾斯(Jacqueline Giles)最近剛到訪她在巴西的大學,分享有關澳洲淡水烏龜聲音的研究。費拉拉負責擔任吉爾斯的嚮導,帶她前往童貝塔斯河(Rio Trombetas),這是亞馬遜河的某條隔絕支流,位在一個主要幹道無法到達的地區,吉爾斯在此錄製了河流的聲響,其中便包括瀕臨絕種側頸龜類的聲音。即便費拉拉的指導教授不怎麼認同吉爾斯的發現,她卻覺得頗有興趣,費拉拉心想,如果澳洲的烏龜會發出聲音,那牠們在亞馬遜的表親又怎麼會保持緘默呢?費拉拉堅決不肯放棄她的題目,但通往她的博士學位之路,確實充滿重重險阻。

  費拉拉面對的質疑不僅來自她的指導教授,也來自更大的科學社群,她提出她的題目時,屬於兩棲爬蟲類學家的烏龜生物學家長久以來都認為烏龜並不會發聲音。加拿大的烏龜科學家克莉絲蒂娜‧戴維(Christina Davy)便提到她在職涯早期,拿起某隻烏龜,烏龜卻在她手中發出聲音時她的反應,她大叫:「烏龜在叫欸!」一名站在她旁邊的資深同事馬上打發她,覺得這是哪門子無稽之談,戴維則是整個人傻眼:她真的確定烏龜叫了,但她再度提起這件事時,其他人有禮貌地暗示她別再提了。

  如同戴維所指出的,烏龜和鳥類及鱷魚擁有共同的祖先,而鳥類及鱷魚能夠發出聲音,所以為什麼科學家認為烏龜不會發出聲音呢?主流的水生烏龜教科書認為牠們是啞巴,而且很有可能也聾了,雖然存在罕見的研究,表示陸龜偶爾會發出聲音,研究人員也認為就算烏龜真的發出聲音,那也只會是在極度痛苦的情況下、交配時的劇痛、死亡時。有些人認為水生烏龜的生理構造,導致牠們無法發聲,也限制了其聽力,由於頭部較小,烏龜察覺雙耳時間差,也就是聲音抵達兩隻耳朵時間差異的能力,因而相當差勁。而科學家也認為,烏龜阻絕聲音的狹小中耳空間,也限制了牠們的聽力範圍,使其只能朝大致的聲源方向接近或離開而已,其他相關事項都做不到。然而,最後的事實其實是科學家自己充耳不聞。

  大約在費拉拉和她的指導教授開始爭辯的同一時間,吉爾斯也在為她研究澳洲西南長頸龜(Chelodina colliei)聲音的博士論文進行口試,她是在一次不期而遇之後,才決定要把烏龜的聲音當成研究主題的,她在初步研究中採用「捉放法」來探討道路對烏龜的影響,研究在某個濕地進行,她在那裡設置陷阱捕捉烏龜,這樣才能追蹤其行蹤。而要成功標記她研究的將近七百隻烏龜,必須要划獨木舟穿過濕地,以檢查每一個烏龜陷阱,吉爾斯在每個地點都會小心翼翼將陷阱拖到她的獨木舟上,並一隻一隻救出烏龜。獨木舟邊漂流,她邊秤重、測量、標記所有烏龜,接著再把每隻烏龜溫柔放在船尾,一次檢查完幾個陷阱後,再循來時路,划回她捉到烏龜的地方將牠們放回去,視她在每個陷阱中抓到的烏龜數量而定,烏龜可能會在她的獨木舟船尾待上很長一段時間。

  吉爾斯記得,有天「某隻烏龜顯然因為受到處理,再放到船尾而非常痛苦,牠像隻恐龍一樣怒吼!我真是不敢相信,這很明顯不是什麼三角龍的咆嘯,但確實是小小的烏龜怒吼」,吉爾斯大吃一驚:「我都不知道烏龜會發出聲音,我多麼無知啊!」她出現的下個想法是種驚奇的感覺:「就像是來自數百萬年前的聲音。」澳洲的長頸淡水龜據信是源自岡瓦納古大陸(Gondwanan),烏龜的叫聲在白堊紀的古代沼澤中聽起來可能也很像。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