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2年5月號
當今國際的資本和人力流動頻繁,移民議題與國家的福利支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和諧相連,每每成為歐美國家政黨選舉時的話題。不同國家的移民政策反映了目前的移民概況、國家的發展需要和政府看待這些移民的心態,也反映了當代的政治經濟背景。
 《全球中央》2012年5月號

同化失效 法國開始挑選移民

2012/9/17 11:3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友誼賽開賽前唱起法國國歌《馬賽曲》時,觀眾席上的噓聲幾乎掩蓋了國歌聲。賽事的主要觀眾,通常都是親北非移民,在法國領土上卻公然侮辱法國,法國社會難以忍受。

文/蔡筱穎 (《全球視野》影音新聞主編,曾任中央社駐巴黎記者)

今年3月,法國土魯斯十天內發生三起槍擊命案,震驚全國,輿論對這一槍殺猶太兒童既殘忍又懦弱的行為同仇敵愾。雖然槍擊案嫌犯梅拉赫(Mohamed Merah)終於在與警方的對峙中被擊斃,但是這齣「國家悲劇」卻引發了法國社會有關移民和安全問題的思考,甚至左右著正在舉行的總統選舉。

畢竟,梅拉赫的成長歷程正是法國由來已久的移民問題中的一個縮影。

法國是世界第一個人權宣言的誕生地,基於歷史淵源,接納大量移民成為傳統。從19世紀初,周圍國家如南歐的義大利、西班牙和北邊的比利時、英國移民,曾經大量填補法國城鄉的人力缺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政府也曾大量引進來自北美、中南半島以及中國的勞工,一戰後移民接納數量更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峰,政治移民成為主流,包括1917年10月革命後的蘇聯人、從波蘭和匈牙利逃出的亞美尼亞人、土耳其人和猶太人等。

二戰後法國政府制定移民法規,成立國際移民局,這時期主要的移民來自義大利、比利時、波蘭和葡萄牙,以及不堪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獨殘政權的西班牙等歐洲移民。

給合法移民平等公民資格

不同於美國移民「大熔爐模式」,強調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融,法國的「共和模式」(Republican Model)曾經長期被推崇為主導移民政策的基本原則,概念是在共和、平等、世俗的基礎上,賦予平等的公民資格給合法的外來移民,政府以「同化」(assimilation)的方式整合移民,期望移民能適應法國社會,達到自然同化的效果。

從世紀初到戰後的50年代,儘管存在著因移民大量增加,社會問題也日趨繁多的跡象和潛在風險,但是,法國的移民政策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大多數來自東歐波蘭、捷克的猶太人外,有著基督教世界相同社會文化背景的歐羅巴人種的歐洲移民,儘管有著商業糾紛或生活衝突等引發的問題,但都還只是法國社會的邊緣化問題,並不成為社會的核心問題。

1960至1974年又是一個移民接納高峰,大批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前殖民地移民被引入,為戰後百廢待興的法國,在大規模國家現代化建設中所需的充沛勞動力,做出了貢獻,成為法國現代化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好景不常,戰後法國經濟發展輝煌的30年轉眼即逝,在石油危機經濟不景氣和移民人口飽和的政治壓力下,法國在1974年中止了以長期居留、家庭團聚和工作為理論基礎的移民政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5月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瑞典的窘境:福利天堂中看不見的貧民區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