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14年1月號
讀書、就業、結婚、生子,人生階段一步步走過,但是當自己年邁,子女正奔忙於自己的事業,不見得會在身邊陪伴;又或者當初沒有生育,是否就注定要一個人孤單老去?暮年悲歌所見多有,如何善用社會福利的力量,打造活力老化、在地老化的友善生活環境,是一種文明進步的指標,使老有所終成為實踐的里程碑。其實,高齡也可以很享受、很優雅。
《全球中央》2014年1月號

告別悲情 看見波蘭企圖心

2013/12/31 14:18(12/31 14:1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導入市場經濟後,波蘭積極向西方國家靠攏,參與國際事務,已被視為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轉型的典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在華沙舉辦,也有助波蘭擠上國際大國的檯面。

文、攝影/林 琳 (中央社駐柏林記者)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9次締約國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九次締約國會議」(UNFCCC COP19/CMP9)於2013年11月11日至22日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雖然氣候變遷對地球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全球關注的問題,但過去許多國際會議的議而不決,讓人們對類似的大型會議有「大拜拜」的先入為主印象,期望並不高,國際媒體也未必會特別關注。

華沙的會議倒是獲得普遍的重視,因為就在會議前一週,菲律賓遭海燕颱風襲擊,造成重大傷亡和數百萬人流離失所。菲律賓的災變提醒人們,氣候變遷的相關議題需要全球共商對策,執行決策也是刻不容緩,這項會議也獲得較多的媒體報導。拿到大會的採訪證,中央社在這項國際會議沒有缺席,我也很興奮。

2013年11月11日清晨5點多從柏林搭火車到華沙。歐洲跨國快車的車廂多半是隔成六人座的小隔間。北歐的冬天上午,7點多天色還迷濛微亮,同間的乘客還在補眠,所以相當安靜。

在昏暗的燈光下,看著行前準備的大疊資料。12天的華沙會議,除了大會議程外,還有200多場非政府組織的會議,沒有走進會場,了解實際情況之前,憑資料其實很難計劃該如何掌握重點。草草翻過資料,在窗外景物開始漸漸清晰後,乾脆闔上資料夾,欣賞車窗外秋後的平原、森林和遠處的村落。

從柏林至華沙距離約570公里,高速鐵路的車程約六小時。坐在疾駛的車中看窗外平坦的田原,腦海中浮現二次大戰紀錄片的影像,聯想到歷史學者Norman Davies所寫的著作Poland: God’s Playground(暫譯:《波蘭:上帝的遊戲場》)。這真是一片沒有天險防衛的土地。波蘭在過去200多年屢被強鄰入侵,甚至瓜分,悲情的歷史直到東西冷戰結束才有轉變。

1990年代開始擺脫共產計劃經濟,導入市場經濟,波蘭積極向西方國家靠攏,並且參與國際事務,近年來已被視為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轉型的典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在華沙舉辦,也有助波蘭擠上國際大國的檯面。

氣候變遷會議的會場是可容納5萬多人的「國家體育館」。列車在12點多抵達華沙中央車站。背著電腦和相機腳架,推著行李走到車站外的計程車站,立刻有一位會說英語的計程車司機前來攬客。語言溝通無礙,讓我很開心。

我在火車上研究了車站到體育館的距離,對目的地稍有概念,坐上車就覺得司機在兜圈子。我只好不客氣地說:「華沙我來過,距離應該沒有這麼遠。」司機解釋:因為正逢國慶日,有遊行有示威,許多道路封鎖,必須繞道而行。我勉強接受他的說詞,不過,付車費時卻拒絕被他敲竹槓,只付給他要求車費的半數,並且告訴他,我已經多付了。到華沙的第一印象不佳。我心裡暗忖,希望採訪順利,旅館網路通暢,發稿也能順利。

雖然過去在歐洲和美國都採訪過大型會議,華沙會議的型態卻不太一樣。除了《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和《京都議定書》締約國會議,非政府組織主辦了200多場周邊會議。意見團體以氣候變遷會議為平台,提出與生態環境有關的研究報告、推動環保及公平正義理念和行動計畫,並且推介相關科技發展,特別積極。偌大的會場,無數的會議,我必須先找出台灣會關注的議題,只能重點採訪。

大會新聞中心規定,記者證最遲在會議前一週就必須上網提出申請,經審核通過會收到確認電子郵件。取證是在大會會場入口處提出電子郵件印本,當場拍照發證。大會核發的證件依出席身分─締約國代表團團員、非政府組織代表和媒體代表而有顏色的區分。

每場會議的門口都有人把關,有些會議只容許締約國代表參加,媒體代表只能參加會後的記者會。所有非政府組織主辦的周邊會議和說明會倒是都對媒體開放。由於會議太多,一些非政府組織希望確定媒體會報導他們的活動,甚至會到媒體中心散發資料並且邀請記者出席他們的會議。

台灣參加會議的代表團除了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副署長葉欣誠率領的官方團,還有包括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永續能源發展基金會、慈濟美國總會、青年氣候聯盟,以及台達電的文教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另外,立法委員林佳龍、葉宜津、邱文彥、許忠信和楊麗環也組團到華沙為台灣加入《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進行遊說工作。

不同的代表團是在會議期間分批抵達華沙,與會期間也是穿梭在分散四處的會場。若非事先連繫,在會場要打照面都難。能順利採訪台灣代表團出席會議的情況,其實要感謝駐華沙代表處的協調安排。

在會場採訪時與一些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和媒體交談,多數人並不知道,台灣甚至連《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觀察員都不是。安排所有代表團團長訪問的大會電視頻道─「氣候變遷電視」(Climate Change TV)─也訪問了環保署副署長葉欣誠,電視記者還特別提出,台灣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經驗是否可做為中國大陸借鏡的問題。華沙會議再次證明了一點,國際社會其實知道台灣參與國際事務的正當性,尤其是像氣候變遷這樣的全球性的問題,但是台灣卻被摒拒在外。

台灣的相關機構和民間組織過去10幾年以不同的形式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爭取發聲,也漸有進展。期望在2015年的巴黎會議,台灣能以更合情合理的身分參與。

華沙氣候變遷會議為期12天。由於會議期間柏林也有重要的採訪活動,我只好柏林和華沙之間兩地跑。10天之內搭火車來回兩地三趟。旅途的確勞頓,不過,每一趟都多學到一些可貴的經驗。

異地旅行最頭痛的就是語言不通。第一天抵達華沙中央車站,想找波蘭電信服務公司的店面換當地的手機sim卡和兌換當地貨幣,就花了不少功夫。終於問到會說英語的年輕警察,才知道國慶日全國放假。行前沒有做好這方面的功課,讓我有點懊惱,好在當初上網訂的連鎖旅館不但有英語流利的櫃台,Wi-Fi上網設施也很不錯。旅館櫃台人員還提醒,搭計程車要看表,不能讓司機喊價。

第二趟到華沙,對車站附近的環境有點認識,順利的找到購物中心裡的電信店和兌換當地貨幣的銀行櫃台,有了當地電話號碼和貨幣,也增添了些信心。

憑華沙會議的記者證可以免費搭乘公車,我下午從會場回到旅館,卸下電腦和攝影器材等重負,向旅館櫃台問了公車路線,試著從旅館搭有軌電車到老城,看看華沙夜景。

華沙最繁華的地區是大學和周邊。走馬看花的感覺是:這一帶的景觀其實和德國的城市很類似。我想,若要真正認識華沙,必須休幾天假,沒有公務繫身,好整以暇地遊覽。

在華沙街頭問路,讓我很驚訝的是,多半年輕人至少都會簡單的英語,少數也懂德語。也許力圖發展的波蘭了解外語能力關係著國際競爭力,年輕人也有認知。華沙採訪,匆匆去回,對波蘭並沒有很深的印象,不過,多少可以感受到波蘭的企圖心,它已不再是歷史上悲情的土地。(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2014年1月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務實不認命的猶太人
172.30.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