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陸地方拚建地鐵 中央喊停防債務風險

2017/11/20 15:1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0日電)中國大陸城市競相從事交通建設,背後代價是地方政府為拉動國內生產毛額(GDP)不惜擴張債務。近期為了防範相關金融風險,中國中央政府已叫停或暫停審批公共交通項目。

最新一期財新週刊報導,內蒙古包頭市正在建設或報批的大型交通基礎建設,包括地鐵、高速公路和呼和浩特新機場等投資總額人民幣1075億元(約新台幣4938.5億元)等項目,在8月全被叫停。

根據接近政府人士表示,包頭地鐵建設所需巨額資金,與包頭市財政收入能力不匹配,引起中央關注。

內蒙古不是特例,報導引述湖北省武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消息,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在重新評估全大陸軌道交通建設情況,整理分類管理意見,待國家批准後再啓動審批工作。

報導說,2013年大陸官方將地鐵項目審批權下放至省級政府,國家發改委只掌握規劃批覆,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湧入地鐵申報和建設大軍,地鐵已成為各地帶動投資的一大引力。

但事實上,地鐵建設的背後往往是巨額的政府負債,接近國家發改委的人士指出,「國內地鐵基本沒有一個是賺錢的,連北京每年都要貼錢,地方政府壓力很大。」

除了地鐵之外,大陸官媒吹捧的重大建設港珠澳大橋,造價1100億元(約新台幣5053.4億元),也被質疑是花費龐大的「面子工程」。

綜合媒體報導,港珠澳大橋年底即將通車,但大橋連接的香港、澳門和珠海市,由於陸、港、澳三地的行政管理不同,彼此之間必須經過申請牌照或審批才能通行,甚至左駕、右駕習慣也不同;港珠澳大橋能有多少實質效益受到質疑。10611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