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清除北京低端人口 明朝太監劉瑾也幹過

2018/2/19 17:4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9日電)北京去年底爆發清除「低端人口」爭議。其實,早在明清時期已出現外地流動人口因北京物價穩定而湧入的現象。明朝著名宦官劉瑾也曾因下令驅逐流動人口,在史書上被記上一筆。

專研明清歷史的上海交通大學中文系博士後研究員徐美潔日前在澎湃新聞發表專欄文章「遊食在明代京城」。

文中提到,明清時期北京的外來流動人口多為破產農民、手工藝人、服務業者,或依托僧、道謀食的人。這些人被稱為「遊食者」、「遊食人」,多半遊走於社會邊緣、被人看不起,且面臨著時時被驅趕的命運。

文章指出,北京在明清時期已是中國首都,生活機能便捷,且受政策控制,物價穩定。例如明朝崇禎年間的「度支奏議」便顯示,明代京城的糧價,至少50、60年來沒有大的波動。遊食者因此選擇往京城流動,以便謀生。

文章表示,古代遇到運河淤積、地方災荒,糧價必受影響,而京城平抑的糧價,顯然仰賴政府補貼。這種情況在糧食豐足時,不會有問題;但遇上糧食歉收,資源不夠時,外來人口便會成為驅逐的對象。

文章引述清代「四庫全書」史部-「弇山堂別集」記載,明朝太監劉瑾在正德3年曾發動一次驅逐「遊食」運動,卻差點激起民變。

「弇山堂別集」原文記載,劉瑾當時下令「市井遊食無業之人,如酒保、磨工、鬻水者,皆逐之四出。千餘人集於城外東郊,持白挺劫人,聲言自分必死,欲甘心刺瑾。瑾懼,乃復之。」顯示劉瑾的京城整治運動以失敗告終,還被史學家記了一筆。(編輯:繆宗翰)10702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