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回望潘小俠蘭嶼記事 路途遙遠串起時代

2018/4/10 17:27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0日電)攝影家潘小俠從1980年代拍「蘭嶼記事」,不只記錄蘭嶼早年風貌,「回望」攝影展策展人沈昭良認為,潘小俠在這25年的交通路程驚人,而這也是拍攝當中的重要過程。

國立台灣美術館今天舉辦「回望—台灣攝影家的島嶼凝視1970s-1990s」攝影展記者會,國美館長蕭宗煌表示,1970年至1990年是台灣政經變化最大的時期,也是台灣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在這過程當中,有一群攝影家用鏡頭默默地觀察社會改變,國美館舉辦「回望」攝影展,在歷經近30年後,再度回望這個時期的台灣。

展覽策展人之一的張照堂,將台灣攝影家分為四代,第一代是戰前、戰後的攝影家,拍攝內容較為零散;第二代攝影家則是60年代,台灣各地風起雲湧的寫實攝影家;70年代至90年代則是第三代,見證了台灣社會發展;第四代則是2000年後的網路世代攝影家,這四代攝影家拍出來的題材、意念都不大相同。

另一名策展人沈昭良認為,展覽不僅討論攝影本身及時代意義,也重新理解前輩攝影家的熱忱與投入。

沈昭良以潘小俠為例說,這次展出的「蘭嶼記事」是潘小俠從1980年起花了25年累積的作品,尤其是潘小俠從台北到蘭嶼的路程,「先搭10小時慢車到高雄,再轉搭4小時金馬號到台東,隔天清晨再搭交通船到蘭嶼,過程驚人」。

身為澎湖人的攝影家謝三泰,年幼時就發願長大後要拿著相機到台灣走一圈,證明「到此一遊」,然而到了都市才發現家鄉的景象更為豐富,於是從80年代開始拍攝他成長的澎湖,「澎湖印記」系列作品多半是拍攝親戚日常,他笑說,所謂的親戚也不是真的有血緣關係,「澎湖那麼小到處都遇得到,大夥就像家人」。

同樣也是澎湖人的張詠捷則是把視角關注泰雅族紋面長老,90年代起拍攝50名紋面長老,等同紀錄了台灣珍貴文化資產。

張詠捷為了這個展,才重新整理這批沒有公開展示的照片,她說:「提到回望會想到昭君出塞,回眸一望過去的種種是充滿徬徨,可是腳步卻堅定。回望是一個回顧,同時也是向前走去。」

「回望—台灣攝影家的島嶼凝視1970s-1990s」即日起至5月27日在國美館展出。(編輯:施燕飛/梁君棣)10704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