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文化部攜工研院 邀藝術家進駐實驗室線上開展

2021/8/20 20:48(8/20 21: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20日電)工研院邀請藝術家進入實驗室尋找靈感、大膽創作,作品成果「以__ __實驗」特展,20日起正式在線上展出。

這項由文化部與工研院合作的計畫,在於促進科技藝術工作者與科研人員跨領域合作,鼓勵科研單位對藝術工作者開放實驗室,民國109年由工研院執行「媒合藝術家及科研單位發展科藝創新實驗計畫」,徵選4組科技藝術團隊之實驗創作計畫,打造工研院成為科藝碰撞與共創的平台。

包含黃偉軒「光景考現」、謝杰樺「情慾賽伯格」、劉千瑋「禁山14號」與賴俊廷「似人非人_HAOS人類知覺解放計畫」4名藝術家的4組作品,分別與工研院的「智慧感測與新媒體實驗室」、「智慧影像分析實驗室」、「智慧製造整合實驗室」合作。

黃偉軒認為,科技發展必然影響創作層面,須花費更多時間理解製作端及規格,才能適切運用技術,甚至讓技術成為論述。

賴俊廷和謝杰樺則表示,若使用科技作為文本,沉浸式環境相當重要;而本次合作之實驗室,具有相對的開放性與多元性,願與藝術家合作共創「非日常產品」,這些不具有工業級「精準」的產品,卻符合藝術家所想表達的意念。

劉千瑋則發現3D列印與現實物件之誤差,意外拓展更多藝術家可操作的空間。進駐期間,藝術家與實驗室不斷在科藝灰色地帶互動、摸索與討論,並容許各類違反工程直覺做法,才能完成這段對近未來的探索旅程。

在這次計畫中,藝術家運用積層列印、AI影像辨識、電路設計、超細密LED顯示屏、透明螢幕、新媒體與感測等科技,對應至舞蹈劇場、超人類知覺、虛實場景以及文資修復,「實驗」成為計畫的重要介面,藝術家得與工程師穿越差異,觸碰彼此的專業,共同挑戰科技、藝術與技術擴展的多元可能性。

展覽可上https://artsatitri.culture.tw/home/zh-tw觀賞。(編輯:張芷瑄)11008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