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擺脫依賴 德法聯手打造電動車電池產業鏈

2019/5/3 18:33(5/3 18:4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3日專電)電池芯是電動車的核心技術,但歐洲沒生產,只能從亞洲進口。德國與法國政府昨天宣布,將撥款支持歐商生產電池芯,全力打造車用電池的產業鏈。

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與法國經濟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昨天在巴黎聯手宣布這項歐洲電池產業鏈的計畫,負責能源事務的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塞夫柯維奇(Maros Sefcovic)在場見證。

按照目前規畫,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s)、法國寶獅雪鐵龍集團(PSA)、電池製造商Saft、比利時化工廠商蘇威集團(Solvay)將合資成立聯合企業,獲得德法政府共12億歐元(約新台幣414億元)的補貼,明年先在法國試產電池芯,隨後在德法兩國設廠生產。

歐洲的汽車製造商未來必須生產更多電動車,才能符合歐洲聯盟(EU)嚴格的碳排放標準,但歐洲沒生產電池芯,只能從中國和南韓進口。

電池是電動車的心臟,成本占整輛電動車比重4成。德國汽車集團戴姆勒(Daimler)曾經生產,但在德國製造缺乏競爭力;汽車零件大廠博世(Bosch)也裹足不前,寧願等到下一代的固態電池技術成熟後才投資。

德國和法國政府因此決定用補貼來吸引廠商合作,打造歐洲本地的車用電池產業鏈。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報導,勒麥爾表示,德法合資的企業一開始會先生產鋰電池,2025年前後再生產固態電池,目標是打造電動車電池從原料、製造、應用到回收的整個產業鏈,

勒麥爾透露,波蘭、芬蘭、比利時、奧地利、瑞典等國已表達參與的意願,總投資金額可達50億至70億歐元。

歐盟對政府補貼訂有嚴格的規定,塞夫柯維奇承諾,今年秋天本屆執行委員會卸任前會批准補貼,訂出電池效能和回收等標準。

塞夫柯維奇說,接上充電樁的電動車電池可充可放,具有穩定電網的效果,「新標準的軟體」屆時也是這個歐洲電池計畫的研發重點。

德國政府之前宣布將提供10億歐元的補貼,打造歐洲的電池芯產業鏈。

阿特麥爾表示,除了這個德法聯合企業的計畫,還有超過30家廠商有意投資。接下來幾週,德國將與歐洲其他國家討論,目標是在歐洲研發與製造創新、永續並具有競爭力的電池芯。(編輯:郭中翰)10805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