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離岸風電國產化面臨兩難 第4季公布區塊開發

2019/6/4 18:03(6/4 20:0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廖禹揚台北4日電)政府力推離岸風電,經濟部預計在第4季公布第3階段區塊開發相關規定,其中包括國產化要求,不過已有業者點出離岸風電第2階段落實國產化面臨難題跟專案融資風險,經濟部表示會協助業者整合協調。

政府力推能源政策轉型,離岸風電為重點,台灣首座風場5月開工,由沃旭能源、JERA、麥格理資本及上緯投資的海洋風電第2階段規劃設置120MW風機,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與高雄科技大學合作輔導的首艘本土自主組裝鑽探船奧黛麗絲號也在6月3日正式下水,政府規劃2025年5.7GW目標正逐步落實。

經濟部規劃3階段開發離岸風電,不少開發商對第3階段區塊開發躍躍欲試,能源局長游振偉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原先規劃2026年至2030年每年釋出1GW,但有開發商反應希望可以一次釋出,以便長期規劃,經濟部近期將邀集相關政府機關及開發商討論相關做法,爭取在第4季公布具體規定。

不過,游振偉表示,為延續第2階段國產化練兵結果,第3階段勢必也會有國產化要求,將視第2階段落實情況評估擬定。

經濟部在第2階段遴選時列入國產化要求,依併網時程有不同要求,獲選廠商中,以CIP所負擔國產化程度最高、且併網年度最為零碎,分別在2021、2023及2024年有100MW、452MW、48MW要併聯,CIP台灣區開發長許乃文表示,整個風場的專案融資不太可能分開做,但以目前國產化要求所帶來風險,是否能取得專案融資,將反應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所面臨的最真實考驗。

CIP風場在2021年併聯部分須滿足10項國產化要求,去年提出產業關聯計畫已通過經濟部工業局審查,CIP規劃在今年8月提出2023及2024年併網共500MW的國產化計畫。許乃文說明,2023及2024年分別有21項及27項國產化要求,主要集中在風機零組件、海事工程、海纜等項目,其中在海事工程大約都已確定廠商,除先前已宣布由台船環海負責風機運轉及安裝工程之外,本月份預計再正式與其他2家廠商簽約。

但在風機零組件及海纜部分,許乃文坦言難度較高,尤其海纜風險高,「保險理賠有90%都在海纜」,先前邀標發現台廠因前期投資金額太高,意願不高,而已具經驗的他國業者則會考慮到市場需求,「即使5GW整個給他也不見得願意來設廠」,成為一大難關。

國產化要求也間接影響到專案融資風險,許乃文指出,台廠缺乏經驗,交期及信用風險本就較高,更遑論初期價格也隨之墊高;此外,國產化要求程度越高,就會與外國出口信貸支持的條件呈現「死亡交叉」,例如CIP風機採日本與丹麥廠商合作,但可能為了滿足台灣國產化要求,而無法符合這兩國的出口信貸要求,「偏偏台灣本土銀行都希望有出口信貸擔保才願意跟進」,使開發商面臨兩難。

許乃文認為,CIP今年是否可以克服這些問題、取得專案融資,將是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能否順利推行的重要關鍵,因為「第3階段國產化同樣要面對這些問題」。

對此,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部長沈榮津已經要求全力支持離岸風電國產化如期如質執行,工業局當初擬定國產化要求時,也都確認國內相關業者有高度意願;經濟部已注意到CIP面臨問題,會盡快與業者討論瞭解狀況,若是國內企業無法配合,工業局會協助整合,若涉及金融體系問題,也會幫忙協調,務實面對問題。(編輯:黃國倫)10806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