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瑞典婦移植子宮產嬰 全球首例

2014/10/4 10:55(10/9 15:2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巴黎/倫敦4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今天刊登的研究,瑞典1名36歲婦女寫下移植子宮生子的醫學史首例。

法新社報導,研究說,這名孕婦患有妊娠毒血症,上月經剖腹產下31週的寶寶,寶寶重量1775公克,目前母子均安。

研究稱這項醫學突破為不孕婦女帶來希望。

研究說,這名婦女因基因缺陷而天生沒有子宮,但是她的卵巢完整。

這名瑞典婦女去年接受1名已停經7年的61歲友人捐贈子宮,接著接受試管嬰兒療程,在移植子宮1年後植入1個胚胎,3週後驗孕證實懷孕。

美聯社報導,研究主持人、瑞典哥特堡大學(University of Gothenburg)婦產科教授布蘭斯楚姆(Mats Brannstrom)說,這個寶寶「非常神奇」。

布蘭斯楚姆說:「這項成功是奠基於10多年來的密集動物研究與團隊手術訓練,為世界各地無子宮造成不孕的年輕婦女,帶來治療希望。」(譯者:中央社陳怡君)1031004

移植子宮產子 醫界:風險太大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4日電)瑞典1名婦女寫下移植子宮成功生子的首例。台灣醫界認為,這是克服排斥問題揭開生殖醫學科技新頁,但為了傳宗接代,母子要冒的風險太大。

綜合外電報導「刺胳針」刊登的研究,瑞典1名36歲先天無子宮的婦女,接受61歲停經友人捐贈子宮1年多後,以人工生殖及剖腹生產,生下近1800克的親生兒子,期間服用3種免疫抑制劑,歷經3次器官排斥反應,其中1次在孕期,產前並曾發生妊娠毒血症。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生殖內分泌科主任陳思原說,以前曾有雙胞胎姊妹捐贈子宮懷孕生子的案例,同卵雙胞胎捐贈器官不會排斥,這個案例卻是無血緣者的捐贈子宮,值得關切的是「如何克服器官排斥問題」,他必須看過研究全文,才能深入評論。

陳思原認為,這個案例還有倫理道德的爭議,器官移植的目的向來是延續生命,現在植入別人捐贈的子宮卻是為了創造新生命,讓孩子從娘胎就接觸這麼多抗排斥藥物,「這樣好嗎?」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閔照指出,醫學進步是可以期待的;不過,移植子宮的目的是孕育胎兒而非維生延命,他很擔心這個案例會讓無子宮婦女過度期待,以為母親或姊妹捐贈子宮就能圓夢,冒著感染、器官排斥的風險,這可不值得。

婦產科醫界估計,台灣大概有7000名育齡婦女因先天缺陷、後天因病切除等因素而沒有子宮。陳思原和黃閔照都說,對於這群生育弱勢的婦女,如果能獲得政府開放代理孕母,將會比移植子宮更安全。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國泰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指出,顯微重建技術把移植的子宮血管接好,並不困難;然而,因為無子宮的形態有很多種,每個人的卵巢功能也不相同,還要克服排斥問題,瑞典這個案例提供了新想法,卻不代表每一個無子宮婦女都能藉此恢復生育能力。103100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