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國產二代大豆選別機 僅日製半價精準近乎完美

2019/6/21 15:19(6/21 17: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1日電)農委會花蓮區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張光華4、5年前為農民開發的大豆選別機,每小時速度是人工的7倍,如今進化的第二代速度是人工的近27倍,精準度達99%,媲美日製,卻僅半價。

張光華說,台灣每年大豆消費量約260萬公噸,平均每人每年消費量約110公斤,其中250萬公噸仰賴進口,為提高國產量,農委會長期以來鼓勵轉作大豆等替代作物,但是生產第一線需要機械化輔助,提高生產效能,才能拉近國產與進口大豆間的價差,強化競爭力。

念化學的張光華,雖然不是學機械,但因為投身花蓮區農改場服務,看到農民的辛苦,轉而投身研發農機多年;4、5年前,他首次北上農委會,在花蓮區農改場舉行的記者會上,首度發表為國產大豆農民研發的選別機,如今已有進化版第二代。

他說,原本農民純用人力篩選豆子、分出等級,每小時只能完成7.5公斤,第一代選別機誕生時,每小時可完成50公斤;他之後持續與農民合作、改良機器,如今第二代每小時可完成200公斤的選別作業,分出良品、次級品、劣品,並挑出雜質。

與他合作的花東青農團體「伍go農」的青農呂琬婷說,第二代大豆選別機不只作業能力與日本製機器相當,兩種她都用過,深諳國產的更適合台灣大豆使用。

她進一步說明,因為日本黃豆比較大顆為正圓形,台灣黃豆比較小顆,有點橢圓形,所以用日本機器選出來等級不整齊,但是國產的選別精準度達99%,可以大幅節省選別時間,而且日本機器一台新台幣66萬元,國產這款僅30萬元,只要日製的一半。

花蓮區農改場投入大豆生產機械化作業研發,不只前述選別機,還有播種機、除草機,這三款也都是張光華研發,並都已進展到第二代。張光華說,若三款機器都用,每公斤生產成本可從原本靠人力的34元,降到只剩3元,可讓國產大豆價格更具競爭力。

使用以上國產機器機械化生產,適合生產單位10公頃以上的規格。呂琬婷說,她和其他人合作,生產面積合計20公頃,機械化助益很大。(編輯:管中維)10806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