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氣象專家:1至4月無颱風 1951年至今有13次

2023/4/6 11:16(4/6 12: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氣象局表示,目前位於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系統尚無完整結構,是否能進一步增強為颱風,要等週末再觀察。圖為6日下午12時30分衛星雲圖。(圖取自氣象局網頁cwb.gov.tw)
中央氣象局表示,目前位於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系統尚無完整結構,是否能進一步增強為颱風,要等週末再觀察。圖為6日下午12時30分衛星雲圖。(圖取自氣象局網頁cwb.gov.tw)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6日電)氣象專家賈新興今天表示,統計1至4月無颱風生成情況,1951年至今共13次,最近一次是2020年。氣象局說,北半球颱風多發生在7至10月,其他月份較少,尤其12月至翌年5月更少。

中央氣象局表示,目前位於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系統尚無完整結構,但就資料來看,環境是適合它持續發展,是否能進一步增強可能還是要等週末再觀察;若能成為颱風則是今年第1號颱風珊瑚。

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臉書(Facebook)上表示,1月至4月長期平均是1.7個颱風生成。根據統計,自1951年至今,曾經發生過1月至4月都沒颱風生成的年份,包含2020、2016、2011、2009、2006、2001、2000、1998、1984、1983、1973、1964、1952。

氣象局解釋颱風生成要素,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更迫擠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方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漩渦。

這種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相遇所造成的輻合作用,和原來的對流作用繼續不斷,使已形成為低氣壓的漩渦繼續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漩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其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小時62公里或每秒17.2公尺時,就稱之為颱風。

氣象局指出,颱風發生的環境,必須有較高的氣溫和大量的水氣,發生對流作用,以及不同方向和不同秉性的風,且發生波動而造成漩渦等,此均以夏、秋季環境較為適合。

過了秋季,太陽直射部分往南移,南半球東南信風不能侵入北半球,北半球能形成颱風的機會較少,所以在北半球颱風多發生在7、8、9、10月,其他月份較少,尤其是12月至翌年5月間則更少。(編輯:李錫璋)11204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