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金門冬季鸕鶿絕景 習性路徑改變耐人尋味

2022/1/22 14:38(1/22 17: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22日電)不少鳥友和遊客反映金門的鸕鶿變少,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澄清,鸕鶿數量並無明顯減少,但因鸕鶿習性與飛行路徑改變,建議改到金寧鄉湖下一營區到南山蚵管哨這一帶觀察鸕鶿。

金門國家公園資料指出,每年有近萬隻鸕鶿族群從遙遠的北方抵達金門度冬,是東亞地區最大的鸕鶿度冬族群。而鸕鶿在金門的最大夜棲地在慈湖林地,白天牠們從棲息地飛到金廈海域覓食,傍晚再成群結隊回巢。成百上千的鸕鶿振翅齊飛的壯觀氣勢,令人屏息震撼,是金門冬季旅遊絕景之一。

不過,最近來金旅遊的中壢蔡姓民眾說,去年此時,他拍到千軍萬馬的鸕鶿歸巢畫面,這次連續2天到慈湖海邊想要重溫那種感動,但第1天等到天黑,只驚鴻一瞥一小群鸕鶿;隔天再去時,竟然摃龜了。他懷疑可能是施工中的金門大橋破壞了鸕鶿棲息地的安寧。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發言人楊金臻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去年12月監測鸕鶿高峰是8553隻,與往年數量接近。不過,以往民眾多選擇在慈堤觀察鸕鶿,但因鸕鶿習性與飛行路徑改變,目前只有少數仍由慈堤飛入慈湖。

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丁宗蘇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說明,鸕鶿返回時間與路徑改變,可能是因對岸澳頭與大嶝沿海一帶的牡蠣養殖的保麗龍浮標已在前年全部移除,鸕鶿喪失日間停棲地,使得覓食區由金廈海域改至中國境內的淡水水域,飛行距離增加近3倍。

也因此,鸕鶿返回慈湖夜棲地的時間延後,而且返回路徑從原本的慈堤改為湖下一營區至南山蚵管哨這一帶飛回慈湖。也就是說,現在金門鸕鶿比以往更「早出晚歸」。約清晨5時左右即出海,傍晚則是在5時多才返回。但也有鸕鶿晚上7、8時才「倦鳥知返」。

至於金門大橋是否也是改變鸕鶿習性的原因,丁宗蘇表示,無法確認兩者有因果關係,但時間上巧合。

無黨籍金門縣議員董森堡告訴中央社記者,民國105年莫蘭蒂颱風重創金門,鸕鶿棲息地林地受損嚴重;加上近年古寧頭雜草火災頻傳,鸕鶿受到驚嚇而飛離慈湖。

金門縣野鳥學會理事長蔡其萱則是質疑,學者研究鸕鶿時,因進入棲息地捕捉以利進行「繫放」作業,鸕鶿被干擾,而大批飛走。金門國家公園解釋,去年起,學者研究已不再使用繫放方式。

至於如何維護鸕鶿棲息地,董森堡主張首在林地復育,並在社區設立巡守機制,減少雜草火警。由於棲息地四周有不少魚類養殖戶,董森堡建議價購魚類,讓鸕鶿有食物可吃,增加棲息意願,並彌補鸕鶿盜食養殖戶魚類的損失。另外,訂定旅遊觀光規範,避免人為干擾鸕鶿也有必要。

除了慈湖,野鳥學會表示,近年山外太湖、陽明湖鸕鶿身影增多;烈嶼鄉陵水湖、西湖也有鸕鶿,但以群居為主,並不出海。(編輯:郭諭儒)11101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