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白色恐怖不義遺址開展 重見塵封記憶

2017/7/14 20:15(7/14 20:2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江佩凌台北14日電)適逢解嚴30年,「臺灣監獄島:白色恐怖時期不義遺址特展」今開展,講述白色恐怖時曾被塵封的歷史,文化部次長丁曉菁致詞表示,盼將難以表達的痛苦歷史透過展覽讓更多人知道。

適逢解嚴30週年及二二八70週年,「臺灣監獄島:白色恐怖時期不義遺址特展」今天起在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展出,丁曉菁代表文化部長鄭麗君出席致詞,並邀政治受難者到場講述受難過程。

丁曉菁致詞表示,國家暴力造成的集體創傷,對台灣社會影響不可言喻,並非不想聽或假裝沒發生就可以過去的,重要的是讓它不要再次發生。

她說,文化部正積極推動轉型正義工作,當中遇到到社會各種不同的聲音,對於如何在與社會對話中,讓整個歷史真相的拼圖能逐漸完整,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丁曉菁指出,隨著都市發展、時間消逝,讓很多人不想記得的記憶模糊掉了,文化部對於這段歷史透過藝文活動,盼將難以表達的痛苦經歷讓更多人知道,並透過展覽的方式,讓社會一起療傷。

政治受難者代表張常美表示,在台灣50年代「寧可錯殺百人,也不可放過一人」的戒嚴時期社會氛圍下,她在18歲就讀高中一年級時,沒參加任何匪黨組織活動就莫明被捕,遭判刑12年。她表示,希望台灣永遠不要再有突然就「被消失」或被槍決的悲劇發生。

台灣大學教授、也是政治受難者張則周表示,這一生體驗到「人能活下來很不容易」,他盼望年輕人要知道過去戒嚴時期所發生不公不義之事,更重要的是,不要讓悲劇再次發生,讓台灣變得更美好。

「臺灣監獄島:白色恐怖時期不義遺址特展」以戒嚴時期政府機關處置「政治犯」的流程為主軸,呈現當時逮捕、偵訊、刑求逼供、軍法起訴、審判、判決確定與執行的45處不義遺址,並透過政治受難者深刻的親身證言,講述白色恐怖時期曾被塵封的歷史記憶。106071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解嚴30年 台灣從威權邁向自由民主【影】
172.30.1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