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荷版川普評價兩極 叩關總差臨門一腳

2017/3/16 15:25(3/16 19:2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海牙15日綜合外電報導)歷史今天又在荷蘭極右派議員「荷版川普」懷爾德斯(Geert Wilders)身上重演了,選前衝出的高民調終究沒能帶他贏得大選,一償宿願打倒當權者。

期望往往不敵現實,在政壇打滾20年間,懷爾德斯屢屢被民調所騙,2017年這次大選也不例外。

數月來他民調持續領先,今天卻敗給現任總理呂特(Mark Rutte)的自民黨(VVD),所屬的自由黨(PVV)僅能和其他2黨並列第二大黨。

但現年53歲、反伊斯蘭的懷爾德斯卻很有理由大肆宣揚其自由黨大獲成功,因為自由黨國會席次大增,從原本12席躍增到19席。

自由黨政綱承諾阻止穆斯林移民入境,並查禁可蘭經及關閉所有清真寺,正是這種堅不退讓的立場讓懷爾德斯惡名遠播全球,死亡威脅隨之而來。他名列恐怖組織「蓋達」(Al-Qaeda)獵殺名單,10多年來藏身政府安排、配備密室的安全處所,24小時有人保護。

荷蘭素來擁有包容美德,但如今漸漸式微,懷爾德斯在國內的評價好壞兩極。

法新社報導,懷爾德斯1963年出生於荷蘭南部靠近德國邊界城鎮文羅(Venlo)的1個天主教家庭,家裡還有哥哥和兩個姊妹。

哥哥保羅(Paul)最近接受「明鏡周刊」(Der Spiegel)訪問時表示,懷爾德斯是在1980年代開始對政治感興趣。

「他那時不是很明顯的左派或右派,也不仇外,只是著迷於競逐權力和影響力的政治博弈。」

而懷爾德斯對伊斯蘭的厭惡,似乎是隨時間慢慢產生的。

他在以色列的集體社區「奇布茲」(Kibbutz)待過,親眼見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緊繃關係,而極右領袖佛杜恩(Pim Fortuyn)2002年遇刺、激進的反伊斯蘭製片提奧‧梵谷(Theo van Gogh)2004年遭謀殺兩起事件,更讓懷爾德斯內心震撼不已。

他在2012年的書中寫道,乍聞提奧‧梵谷死訊時:「我記得我的腿因為震驚和義憤而顫抖。坦白講,我是憤怒,而不是害怕。」

在那之後的這幾年,懷爾德斯語調更趨強硬,儘管去年因對摩洛哥裔荷蘭公民出言不遜遭判歧視定罪,他也矢言不會「被封口」。

英國脫離歐洲聯盟(EU)與川普贏得美國大選後,那場高度引人關注的審判無疑增加了懷爾德斯的曝光度,而他也善於媒體操作,很愛上推特把想法直接說給支持者聽。

去年美國共和黨代表大會提名川普(Donald Trump)為總統候選人時,懷爾德斯是座上嘉賓之一,他的選戰經費也有很大一部份來自美國右翼人士霍洛維茲(David Horowitz)捐款。2015和2016年,霍洛維茲基金會捐款約13萬歐元(13萬7000美元)給懷爾德斯。

懷爾德斯1998年加入自民黨,就此步入政壇。他和呂特曾為同黨同志,兩人一度交好,但如今舊情誼已不復存在。

2006年懷爾德斯離開自民黨創立自由黨,當年就拿下國會9席,2010年更一舉攻佔24席,是至今自由黨交出的最好成績。

部分觀察家認為,懷爾德斯是孤立的人物,娶了個匈牙利妻子,但兩人沒有小孩。他的黨等於只有1個人:他自己,而他被層層保護,意味他和外界鮮少接觸。

他哥哥保羅就對「明鏡」表示:「現在基爾特(懷爾德斯)的世界變得很小了,只有國會、公共事務和他的公寓。他能去的其他地方不多。」(譯者:中央社鄭詩韻)106031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