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徵中國電動車關稅至100% 拜登下重手有何盤算?

美國在5月14日宣布對中國商品祭出新一輪關稅措施,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中國電動車稅率將提高至100%。美國為何針對中國下重手?跟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有什麼關係?北京又會如何因應?是否會形成新一波美中貿易戰?

最新更新:2024/05/16 16:21
美國加徵中國電動車關稅至100% 拜登下重手有何盤算?封面
美下重手 電動車稅率增至100%

美下重手 電動車稅率增至100%

白宮宣布將對價值18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徵關稅,項目鎖定電動車、電池、鋼鐵、關鍵礦物等戰略產業。其中電動車稅率將在今年內增至原來的4倍,來到100%,電動車用鋰電池也由7.5%提高到25%。明年底前半導體稅率也將倍增,從25%增至50%。這是自前總統川普時期中美貿易戰以來,又一輪對中國產品的大幅增稅。

為何針對中國?

為何針對中國?

中國向全球輸出低價商品影響各國經濟,尤其中國電動車產能持續以驚人速度擴張,日經亞洲報導,中國新能源車至2025年將有近2000萬輛的過剩產能,儘管中國政府一再否認產能過剩,各國仍對中國電動車出口將大打低價割喉戰產生擔憂。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中國政府多年來對各項產業注入補貼,中國製造商過量生產不必擔心利潤,因此用低價傾銷,迫使全球其他製造商倒閉,他不容許中國產品以此方式充斥美國市場。

專家:美國選舉年拉攏產業民眾

專家:美國選舉年拉攏產業民眾

專家指出,拜登政府這波加稅,一方面是為拉攏美國傳統汽車製造巨頭的支持,另方面也是對美國民眾表明,將保證美國在全球新能源領域的領導權。拜登日前也在關鍵搖擺州賓州向藍領階級喊話,將敦促對中國鋼鐵和鋁徵收3倍關稅。共和黨參選人川普今年2月曾表示,若當選總統將再次對中國徵收關稅且稅率可能超過60%,顯見關稅政策也是美國大選的關注焦點。

中國是否回擊?其他國家態度?

中國是否回擊?其他國家態度?

中國商務部回應,美國這波關稅將嚴重影響中美合作氛圍,中方將採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義大利表態跟進美國措施,認為歐洲也須以關稅保護對抗中國傾銷產品,否則中國商品可能變本加厲湧入歐洲。歐盟去年10月已對中國電池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歐盟高官日前暗示可能在暑假前向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研究機構指出,預計歐盟會向中國出口的電動車徵收15至30%關稅。

中國恐轉進墨西哥躲關稅

中國恐轉進墨西哥躲關稅

墨西哥去年取代中國,成為美國進口貨品最大來源國。金融時報分析,美中貿易戰時中國避免商品被徵稅或制裁,利用墨西哥繞道進入美國。海運和空運分析及物流公司Xeneta數據顯示,第一季中國到墨西哥的貨櫃運輸進口量暴增34%。白宮表示,若中國電動車製造商轉入墨西哥以規避新關稅,美國可能進一步加徵關稅。

兩國影響評估

兩國影響評估

中國方面分析,短期來看新關稅對中國產業的影響不會太明顯,因中國電動汽車和晶片產品受到重重限制,先前並未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鋼、鋁對美國的出口量也很少,不太能達到抑制效果。

華爾街日報指出,禁止中國電動車進入將對拜登政府減緩氣候變遷目標帶來壓力。因中國目前在太陽能板、電動車等領域居全球主導地位,美國恐面臨兩難,本地工廠若缺乏外部競爭會讓價格居高不下並拖慢能源轉型,但依賴中國工廠又有國安隱憂且危及就業機會。

美中博弈 貿易戰有前例

美中博弈 貿易戰有前例

2018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川普指控中國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等行為,根據「301條款」對3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中國則對75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加徵5%至10%關稅作為反制。2019年中國對美國進出口下降逾1成。美中2020年1月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方承諾未來2年購買2000億美元商品,但美方對中國商品的懲罰性關稅暫不會撤銷,讓長達18個月的美中貿易戰暫時告段落。

演變新一波貿易戰?

演變新一波貿易戰?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貿易專家芮恩希認為,這一輪的關稅是預防性的,目的是防止中國產品充斥美國市場。至於中國反擊力道,這波關稅影響的是180億美元的貿易產品,因此北京會在同樣範圍內進行回應。彼德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霍夫鮑爾表示,中國應該會採取有節制、非大規模的措施,可能會選具標誌性、美國出口強勁的產品,例如農產品大豆,另一個是對波音飛機加徵關稅。

分析:電動車主戰場恐在歐洲

分析:電動車主戰場恐在歐洲

CNN引述分析師報導指出,美國對中國祭出的嚴厲關稅措施可能帶給歐盟決策壓力,因這代表大部分的貿易將轉向歐洲國家。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數量非常少,真正的貿易戰場可能是在歐洲。去年中國出口歐盟的電動車比重達36%,研究員表示,歐盟要與美國增加同等比重關稅非常困難,因此必須採行其他措施來防止中國電動車湧入歐洲。

企劃製作/曹亞沿、趙敏雅

照片來源/路透社、中新社、美聯社、中央社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