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莫拉克重建 從生活轉向生計

2014/8/8 12:05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揮別莫拉克系列報導7之3(中央社記者王淑芬高雄8日電)「5年了,我們努力適應這裡的生活」。大愛園區張輝政說,重建區缺的是「商機」,盼政府規劃將觀光客帶進來。

莫拉克風災5年了,那場風災奪走了575條人命,高雄小林村有462人被吞噬,滅村的痛,至今仍是罹難者家屬揮之不去的夢魘。

5年漫漫的重建之路,政府和民間投資了千餘億元進行重建,包括興建永久屋、道路和橋梁重建等;安置災民共興建了1200多戶的永久屋,有約2000人在此定居。

一棟棟看似別墅的永久屋,總算可以讓災民有個可以遮風蔽雨安心的棲身之處,但是居民面對的卻是生計,還有不夠堅固的橋梁隧道。

高雄市政府統計,重建完成了895件工程、14座橋梁,但是至今仍有多條不堪雨水沖刷的道路,高雄市桃源區長陳海雲就說,只要大雨,桃源勤和到復興里約8公里的台20線就受損、道路被沖毀,柔腸寸斷。

公路總局甲仙段段長林國祥說,路基脆弱,短時間要興建一勞永逸的道路橋梁有難度,因為河川淤沙情形還很嚴重,造橋工程恐怕又會被沖毀。

陳海雲說,居民期待一條安全且堅固的道路除了交通就是產業經濟因素,方便疏運山上蔬果農產,才能讓居民維持生計。

打造安全牢固的居住環境和交通橋隧,輔導重建區居民生計是莫拉克重建基金會更重要的課題,莫拉克重建基金會結合部落族人貓頭鷹報喜的傳說打造了一座「貓頭鷹館」,有各式木雕、拼布、鋼雕、陶瓷貓頭鷹展示品等,形塑為觀光展示主題。

此外,還有葫蘆工坊,手做葫蘆擺飾、葫蘆燈等,還有麵包烘焙坊和老梅2021社會企業主攻老梅製成品等,在網路上已是稍具人氣的商品了。

2021社會企業執行長蔡松諭,曾擔任過成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會長,現在擔任的「2021社會企業」執行長,希望透過在地特色產業帶動重建區商機。

高雄市桃源區有滿山的梅樹,春天的梅園果實纍纍,是原住民採收的季節。資料顯示,桃源區每年約有6000噸的青梅產量,過去常因風災、路損等因素,即使豐收的青梅也無法賣到好價格,平均每公斤只被收購約新台幣8或10元。

2021社會企業和10餘位農民訂約,以每公斤35到40元的價格收購梅胚,讓原住民的心血有利潤和收益,重要的是讓原鄉農產有銷售通路,還能獲利,且形塑成為原鄉的特色產業。他說,打造重建區特色產業才是讓住民有繼續走下去的動能,否則住民也只能再返回山林做務農的工作,繼續與大自然的風雨搏鬥。

2021將持續尋找更多的契作農民,打算5年內擴大為60個種植戶,讓族人認同植梅產業,可以磁吸部落青年返鄉投入農業契作的行列,讓重建區因梅子關聯產品得以永續,也打造一條部落青年鮭魚返鄉之路。

與太太在大愛園區內經營早餐店,蔡輝政小本經營度日,雖然「無奈」,也只能面對,不過他衷心希望政府給災區更多的關照,讓災區努力在一線曙光中求生的同時,可以看到外界傳遞照明的火炬。103080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