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老鼠待太空傷肝 太空長途飛行添隱憂

2016/4/21 10:31(4/21 11:0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邁阿密20日綜合外電報導)研究人員指出,實驗室老鼠在太空中不過兩週,回到地球後就出現肝臟受損問題,升高人類在太空中長途飛行的隱憂。

法新社報導,這項研究結果可望引起美國太空總署的注意,因為他們計劃在2030年前,將人類送往更深更遠的太空目的地,例如火星或其他行星上,要達成這樣的任務,人類得在太空中待相當長的時間。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曾針對人類長程太空飛行的影響進行研究,且旗下1名資深太空人凱利(Scott Kelly)與1名俄羅斯太空人才在運行中的國際太空站(ISS)待了340天。

最新研究領銜作者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校區(Anschutz Medical Campus)麻醉學助理教授兼物理學家喬瑟爾(Karen Jonscher)說:「在進行這項研究前,我們沒有太多關於太空飛行對肝臟影響的資訊。」

「我們僅知道太空人回到地球後,常有類似糖尿病的症狀,但很快就會獲得解決。」

但實驗室老鼠2011年在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Atlantis)待了13天半、回到地球後,研究人員發現,太空飛行引發老鼠的部分細胞病變,恐怕造成器官受創等長期傷害。

例如這些老鼠的肝臟出現脂肪堆積增加,以及動物性維他命A減少等狀況。(譯者:中央社許湘欣)10504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