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大隅良典獲諾貝爾獎肯定 自稱性情乖僻

2016/10/3 22:45(10/4 14:2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3日專電)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揭曉,由發現細胞「自噬作用」(Autophagy)的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榮譽教授大隅良典榮獲。大隅自認有「乖僻」精神,這讓他在科學研究上有所斬獲。

大隅這樣形容自己:「我討厭與人競爭,沒人做的領域,我身為先鋒,開疆闢土,這樣比較快樂。」

大隅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就曾說過:「覺得自己在做的事有樂趣,這對科學來講,是最重要的。現在細胞自噬作用的研究成了『流行』,反而讓我覺得不太舒服。我這個人性情就是有點乖僻。」

日本媒體報導,71歲的大隅研究酵母約40年,這研究主題原本是不獲其他研究人員青睞的領域,他之所以專注於這研究主題,是因為他有乖僻精神。

大隅生於福岡市,家中4個小孩,他是老么。父親大隅芳雄是九州大學工學部礦山學的教授。他家住在福岡市郊外,朋友大多是農家子弟,常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一起遊玩、他很喜愛抓昆蟲。

大隅就讀小學時,大他12歲、在東京念大學的哥哥返家,買了一本有關宇宙、生物以及化學的書籍送給他,當時大隅很感動,心想哥哥在東京過著窮學生的日子,竟還買書送他,不過這本書也影響大隅甚深,讓他立志日後要從事自然科學研究。

在就讀福岡高中時,大隅隸屬於化學部。原本他想專攻化學,但就讀東京大學時,遇到研究阿茲海默症的權威、名譽教授今堀和友,讓大隅後來也立志專攻生物學。

大隅後來到美國留學,在研究過程中接觸到「酵母」的研究主題,這改變了他的命運。

大隅留學歸國,在東京大學擔任助教授時,持續以顯微鏡觀察酵母細胞內的「液胞」,創造了他今天能獲得諾貝爾獎的開端。

他說:「我所走的路都是很細很細的,但小小的發現,能造成大漩渦」。

大隅1988年成為助教授時,已43歲、升為教授是在51歲那年,並不算早。細胞自噬作用的研究在當時是不獲其他學者青睞的。但他沒改變志向去追求容易拿到研究費、易寫出論文的「流行」研究主題。

對於現代年輕學者有追求眼前成果的傾向,大隅表示,科學本來就無法預估前景的,或許科學無法立刻顯現出成果,但可以挑戰與眾不同或有趣的事務。他希望未來也能營造這樣的環境。1051003

※你可能還想看: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 大隅良典勉年輕人:勇於挑戰
大隅良典獲諾貝爾醫學獎 他的得獎反應是什麼?
諾貝爾醫學獎 日本學者大隅良典獨得(直播影片回顧)
諾貝爾為什麼不設數學獎?原因看這裡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