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大學文憑價值稀釋 連5年平均可支配所得輸專科

2018/9/29 08:39(9/29 09:0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9日電)在這大學生滿街跑的時代,學得一技之長似乎比大學文憑更加值錢;主計總處調查顯示,教育程度為大學畢業的平均可支配所得,已經連續5年低於專科畢業者,且趨勢相當顯著。

父母多希望孩子前程一片坦途,因此從小鼓勵孩子認真念書,盼豐富的學識能夠帶來更多選擇與機會,在「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的觀念下,盡可能培育小孩從國小、國中、高中,一路念至大學,也被視為理所當然。

據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若按教育程度來觀察平均每人每年可支配所得,可以發現,10、20年前,擁有大學學歷者的平均可支配所得明顯高於專科學歷者,以2000年為例,大學學歷者平均可支配所得為新台幣75.1萬元,專科學歷者則為58.9萬元,差距超過10萬元。

大學文憑者平均可支配所得高於專科,似乎與傳統「好好讀書,以後賺大錢」的觀念相符;然而,這樣的情形慢慢出現質變,主計總處官員坦言,大學學歷者的可支配所得高峰自1995至2000年間達75萬元後,走勢便一路下滑;相較之下,專科學歷者平均可支配所得則有緩升的趨勢。

2013年,專科學歷者平均可支配所得終於越過了大學學歷者平均可支配所得,而後便一路領先,至今已經連續5年超越大學;觀察2017年兩者表現,專科學歷者平均可支配所得為63.8萬元,大學學歷者平均則為60.5萬元。

主計總處官員解釋,早期大學錄取率很低,大學畢業者人數少,大學學歷幾乎等同於能力好、技術佳,進入職場多能找到薪資不錯的工作;如今大學錄取率9成以上,畢業生人數大幅增加,同樣學歷、程度卻可能差很大,這樣的情況下,即便都是大學畢業,也會因為具備的技術層次高低不同,未來工作選擇、薪資所得有顯著落差,整體平均因此被拉低。

若不看平均數,改看中位數,大學學歷者薪資落差大的情況更加顯著,2017年專科學歷者中位數可支配所得為54.2萬元,大學學歷者則為48.5萬元;由此可見,大學學歷者確實有相當大的數量「薪情」不佳,才會導致中位數與平均數有超過10萬元的落差。

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教授單驥直指,大學數量超過百所,前段班的學生還是相當具有競爭力,但中後段學校的學生數量相當大,進入職場又因為競爭力不如前段班的畢業生,薪資就會有差距,進而拉低大學學歷者的平均薪資與可支配所得。

「台灣的大學價值快速被稀釋了。」單驥一句話總結當前大學平均可支配所得不如專科的現象,他感嘆地說,大學素質落差大,專科定位則相當清楚,企業界對於專科學歷者的期待不會有太大落差,而且現在專科學校很努力去做技能鑑定、訓練學生,只要有好的技術水準,企業自然願意給好的待遇。

國發會官員指出,大學平均可支配所得連年低於專科,當中固然有教育體制的因素,但也不能忽略產學落差的問題。

官員表示,除了教育體制改革,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努力改善學用落差,行政院也已整合跨部會資源,成立產學研連結會報,致力於連結大專校院及區域產業,進行人才培育及就業機制,以及連結學研單位研發創新機制等,這些都有助於縮短學用落差,並讓學校培育出來的學生符合產業需求。(編輯:林孟汝)10709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