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最實用的創業課

發稿時間:2013/07/27
哈佛商學院最實用的創業課
哈佛商學院最實用的創業課
作者|諾姆.華瑟曼
譯者|許瑞宋
出版社|財信
出版日期|2013/07/01

  作者歷經十年研究、綜合近萬名創業者經驗,寫成這本創業專書,針對創業路上必經的兩難抉擇,一一提出可行的因應之道。畢竟在創業的荊棘路上,創業者與其一個人煎熬或花很長時間尋求解答,不如透過前人經驗的啟示,增加創業自信和做正確決策的能力,才能減少走冤枉路,實現創業的美好夢想。

文章節錄

《哈佛商學院最實用的創業課:教你預見並避開創業路上的致命陷阱》

  創業構想一旦驅使當事人付諸實踐,創業者將面對大量抉擇。第一個難題,是個人或團隊創業:我應該獨力創辦公司,還是尋找夥伴共同創業?

  如果選擇團隊創業,則當事人將面對更多關鍵抉擇:找什麼人當創業夥伴?創業團隊如何分工?如何分配股權?我稱這三個核心難題為「3R難題」,涉及關係(relationships)、角色(roles)及獎勵(rewards)。本書應用3R框架,檢視創業團隊可以怎麼做,實際上怎麼做,以及理論上應該怎麼做;這些決定如何互有關聯;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團隊穩定、公司價值,以及公司的控管權。

單獨創業的理由

  有一些理由會促使創業者選擇單獨創業。例如,創業者可能已經掌握創業所需的許多資源,又或者其新創企業不必快速成長。創業者也可能不預期其公司將成長到足以支持多位創業者的規模。創業者可能希望保留全部股權,控制所有決策,控管導向的創業者尤其如此。創業者也可能希望在創業初期一切從簡,避免引進創業夥伴必然衍生的協調問題。就此而言,創業者的直覺(或經驗),獲得亞瑟‧史丁康的開創性論文支持;那篇文章探討新組織特別容易失敗的原因。史丁康提出的四個因素,有三個是組成創業團隊的結果:創業夥伴往往遇到以下難題,並遭遇挫敗:(a)必須適應在創業團隊中的新角色;(b)必須協商彼此間的經濟利益分配;以及(c)必須與陌生人(也就是彼此)建立信任關係。

  因為上述理由,創業者可能認為自己就能創辦公司,那麼又何必自尋煩惱?例如,巴里‧諾爾斯因為相信自己具備創業所需的資源,而且最好是自己掌握所有決策,於是獨自創辦服務企業的電訊公司馬瑟奇。他在吉悌電信工作了25年,最初只有一個兩年制技術學位,但在公司中逐步晉升(並在此過程中修完企管碩士學位),累積了管理團隊、領導新專案,以及經營銷售和行銷部門的寶貴經驗。1980年代中期,他暫停吉悌的工作,創辦了一家小企業,但該公司因為資金不足而停滯不前。回到吉悌擔任新科技產品經理數年後,諾爾斯再度體驗創業環境,加入德州一家小型新創企業,但很快就因為與執行長意見不合而離開。到諾爾斯決定創辦馬瑟奇時,他覺得自己已掌握創業所需的廣泛技能。他有銷售與營運技術,深厚的產業知識,認識潛在客戶,而且有現金儲備,可以在他研擬業務計畫期間支應生活開銷。他不必急於招攬員工和其他人士,而且也不認為引進創業夥伴可帶來什麼好處。像巴里這麼想的,不乏其人:在我的數據集中,創業前有管理經驗的核心創業者,單獨創業的機率比沒有管理經驗的創業者高26%。

  獨自創業的決定,有時並非基於效率考量。核心創業者可能亟欲全面控制他的公司,以致根本就不會考慮與人合夥創業。例如,葡萄糖胺飲料發明者、Joint Juice公司創始執行長凱文‧史東(Kevin Stone)博士便斷然表示:「仁慈的創業者瘋狂工作,是一項個人活動!」創業者若是希望保持100%的股權,或是計畫先自行創業,稍後再聘請員工補充人才,也較可能獨自創業。

  一如本書討論的多數決定,獨自創業會產生若干短期結果,以及若干不一樣的長期結果。短期而言,獨自創業似乎是輕鬆的選擇,但像巴里‧諾爾斯那樣堅決的個人創業者,並非都像他那麼多才多藝,經驗豐富。此類創業者若堅持獨自創業,所冒的風險將遠大於諾爾斯:他們創辦的公司,或是未能充分發揮潛力,或是根本就生存不了。他們可能會重視控制權甚於擴大公司的價值,又或是因為過度自信及對創業構想滿懷熱情,低估了自己對外援的需求。

  雖然獨自創業有許多正當理由,但有很大比例的創業者仍選擇了建立創業團隊。他們這麼做,可能是為了滿足一些實際需求,也可能是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創業者若是基於資本考量評估是否引進創業夥伴,則必須評估創業所需的人力、社會與金融資本,比較自己已擁有的相關資本,了解自己還缺多少,然後再決定獨自創業或組成創業團隊。(摘自第3章 個人或團隊創業)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