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繽紛的年代:1990-2010

發稿時間:2010/07/24
秩序繽紛的年代:1990-2010
秩序繽紛的年代:1990-2010
作者|吳介民、顧爾德、范雲等二十人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0/07/09

  時光匆匆,1990年3月台北野百合學生運動二十週年了,吳介民、顧爾德、范雲等學運世代,鑑於當年學運是台灣學運與社會運動的高峰,台灣今天很多基本建制與架構都是當時建立的,因而找了二十個人寫成《秩序繽紛的年代:1990-2010》,是相當具當代啟示意義的白皮書。

  野百合學運世代如今多是社會中堅,對於學運屆滿二十週年,卻幾乎沒有人注意,感到很遺憾,邀集文章也拖延到七月才出書。三位編者設定不懷舊的目標,針對台灣二十年來發生的變化,選擇十多個領域,由大家分頭為文,包括婦運、農運、新移民問題、教改等等,都是受到學運影響建立價值的項目。

  相對地,熱門的經濟、產業、消費等題材,兩黨政治與政黨關係,未被選取,作者談民粹主義,談媒體,而不談政黨,讓讀者知道可有不同的角度看待社會,流行的議題不見得最重要;李道明寫的台灣記錄片發展,王健壯對於二十年來民粹主義的整理,吳介民壓軸的第三種中國想像,更是一般媒體少見的論述。

  其實,社運對人們的刺激功能,最基本價值在社會缺乏這件事。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被動適應社會的改變與時代的變遷,社會運動則是主動努力改變社會,提醒人們改變社會的夢想是可以實現的,至於那會是什麼?人人都可思索方向。這本書從此處出發,要讓讀者從二十年來的社會變化,了解社會定向好壞,也更清楚知道自己應扮演何種角色。

文章節錄

《秩序繽紛的年代:1990-2010》

為下一輪民主盛世而寫

  社會學者以「癲狂的時刻」,形容社會運動處於亢奮的嘉年華氣氛時人們爆發出著魔般的行為模式——無限提昇的愛、包容、憤怒、破壞,和想像的狂飆,集體行動突破社會的牢籠——例如法國兩百多年來間歇爆發的革命與反抗運動。台灣沒有經歷過大革命式的洗禮,社會也相對保守謹慎,但是我們曾經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狂迷的嘉年華時刻。

  一九九〇年三月,「萬年國民大會」正在選舉正副總統,一群生活在威權溫床中的老人,無理顢頇,時代倒錯地試圖施展他們最後的影響力。這一場總統選舉紛爭,釋放了台灣累積幾十年鎮壓與反抗的能量,點燃了野百合學運──一齣「老賊」需索無度的鬧劇,激發了民主化的契機。所有的運動神經與組織肌理,處在隨時可迸發的臨界點上。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台灣業已磨練了豐富的反威權、爭民主的運動經驗,剛上台的馬英九政府邀請中國國台辦主任陳雲林來台,由於維安措施過當,違法限制人民的自由權利,引發「威權復辟」的疑慮。這一波社會抗爭,意外點燃了長達兩個月的野草莓學運。

  兩個世代的兩波學生運動,都以令人意外的方式爆發開來,運動現場都瀰漫著嘉年華式的亢奮氛圍,也都標示著新一代青年文化的興起。如今,野百合世代已經紛紛步入中壯年,猶未可知的奇幻與險阻,正在曙光來臨之前展臂迎接野草莓世代。這是年輕世代準備展翅飛翔的時刻。

  兩次學運共有的理想性格,都在關鍵的社會危機時刻,扮演了觸媒的角色。然而,仔細端詳,承載兩個運動的時代與社會構造,卻已經距離如此遙遠。二十年來,世界急速變化,世代快步成長。台灣社會變化幅度之深廣,許多領域已經讓人難以辨識其面貌。

  且看媒體的發展。一九九○年,台灣解嚴不久,地下電台方興未艾;報禁剛剛解除,新報紙紛紛冒出。但是,電視媒體依舊是三家黨政軍電視台聯合壟斷的局面。野百合運動能夠在幾天內動員數以千計的學生聚集,電視媒體扮演了催化角色。二十年後,網路世界已然成形,在野草莓動員的關鍵時刻,BBS、推特與噗浪發揮了極大作用。

  無數活躍的部落客,以半公共、半匿名、去中心化的方式,在新一代的社會運動網絡中擔負著資訊匯流與分流的角色。有人半開玩笑嘲諷說:網路時代,在電腦螢幕上連署宣言者,永遠多於上街頭人數。也有人喟嘆:野百合運動之後發展出幾個全國性學生組織;而野草莓運動後並沒有全國性組織串連。但,這是時代倒錯的批判。

  「鄉民社會」的興起,大大改變了運動組織的內部結構。鄉民社會的溝通方式,是一種嶄新的技術能力,這個技術的質地是:參與感與責任感的分攤不只在街頭動員,而在於網路世界中的ID認同與信任。這個網路世界抵拒單一的、集中化的公共領域軸心;單一而集中的公共領域,是台灣的公共知識分子在民主化初階段賴以發聲的場域。因此,一九八〇年代是傳統型公共知識分子最能展露身手的時代,野百合世代繼承了這個傳統,站在那個時代精神的頂峰。如今,公共領域已經轉化為高度分散的、去中心化的「雲端溝通」模式。www發明後的二十年間,我們見證了台灣社會從反威權的高音齊唱,經過眾聲喧嘩的民主化洗禮,而進入後選舉民主年代的繽紛秩序。

  二十年前,由野百合學運所無意激發的民主化契機,讓一九九○年代這整整十年,不僅在各個領域蓬勃發展,也是社會運動的黃金十年,台灣社會可說充滿自信。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的開始,台灣面臨國內外多重危機,內有藍綠對立,外有中國崛起。在此巨大變動的時刻,我們這一被稱為「野百合」的世代,有必要對過去二十年進行一場批判性的回顧,除了給未曾經歷這段快速變遷的更年輕世代做一個歷史導讀外,也讓曾經歷過的世代更能看清未來的挑戰與方向。(吳介民、黃秀如、顧爾德、范雲)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