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擦計畫

發稿時間:2018/05/11
橡皮擦計畫
橡皮擦計畫
作者|麥可.路易士
譯者|吳凱琳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18/04/01

  《橡皮擦計畫》講述兩位重要心理學家之間,如何長期緊密合作、探究人類心智秘密的故事。這兩位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夥伴,有人形容他們是心理學界的「約翰‧藍儂與保羅‧麥卡尼」。兩人雖然合作無間,但卻各自擁有天差地遠的人格特質,為這個故事增添趣味,也帶來淚水……

文章節錄

《橡皮擦計畫:兩位天才心理學家,一段改變世界的情誼》

美好結局,能讓你遺忘過程中的痛楚

文/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

  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一直很好奇,人類是否有能力正確理解自己的感受。他認為,一個人「感覺快樂」的原因,往往跟讓他「真正快樂」的原因,是不一樣的兩件事;「真實的痛苦」也與「記憶中的痛苦」不同。

  於是他在柏克萊實驗室,進行了一項「不快樂實驗」。他要求受試者把手放進冰水中一段時間,第一次實驗,為時一分鐘;第二次實驗,為時三分鐘,不過在實驗結束倒數一分鐘時,偷偷將水溫提高一度,減輕受試者的疼痛感覺。

  當受試者在經歷兩種體驗後,丹尼爾問他們:如果請他們再次把手放入冰水裡,他們會選擇哪一次?

  好玩的事發生了:受試者對於疼痛的記憶,和實際感受不同。他們所記得的,是疼痛「結束當下」的感受,而非疼痛持續「時間長短」。所以,多數人選擇了第二次實驗,他們認為,第二次實驗比較能夠忍受。換句話說,因為最後一分鐘的疼痛減輕,讓他們寧願忍受較長時間的疼痛。

  丹尼爾把這個現象稱為「峰終定律」(peak-end rule),加拿大新寧醫院(Sunnybrook Hospital)的唐納.雷德邁(Donald Redelmeier)醫師,後來也從真實的醫療案例中找類似的現象,也就是:結腸鏡檢查。

  在一九八○年代晚期,大腸鏡檢查的過程非常痛苦,令人恐懼,難受程度會讓你死都不想再來第二次。到了一九九○年,美國每年的大腸癌死亡人數高達六萬人,如果能早期發現,多數的大腸癌患者都能存活下來。大腸癌不易診斷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腸鏡檢查的痛苦經驗讓人畏懼。那麼,有沒有可能改變患者的記憶,讓他們忘記過程有多不舒服?

  為此,雷德邁花了一年時間,把大約七百名的受試者分為兩組進行實驗。A組受試者在正規檢查結束後,立刻將大腸鏡的管子從肛門退出;B組在結束正規檢查後,大腸鏡管子在直腸內多停留三分鐘。這多出來的三分鐘雖然不會讓人感到舒服,但至少不會那麼難受。客觀來說,B組病患除了要承受A組的全部痛苦之外,還要加上這三分鐘的不適感。

  過了一個小時之後,研究人員請受試者評估他們的疼痛程度。結果發現,回顧整個檢查過程時,B組受試者的痛苦程度低於A組。更有趣的是,B組受試者也更願意再次接受大腸鏡檢查。多了結尾這三分鐘的緩衝時間,改善了大腸鏡檢查的痛苦回憶。

  你大概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寧願承受更多更長時間的痛苦,這就是「峰終定律」的效應。根據這個定律,只要在一件痛苦的事情結束前做些安排,就能扭轉整個過程的感受。正如雷德邁所說的:「最後的印象最深刻。」

  這也許說明了,為什麼我們旅遊時,即便多數時候不算愉快,事後回想時卻覺得很美好;原本甜蜜浪漫的一場戀愛,為什麼分手後讓你回憶起來卻滿是苦澀。我們不只是把快樂或不快樂定格,還經常混淆了實際的經驗與記憶。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