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雖已看破,仍要突破

發稿時間:2019/05/03
人生雖已看破,仍要突破
人生雖已看破,仍要突破
作者|吳淡如
出版社|有方文化
出版日期|2019/03/19

  這本書是吳淡如淡出電視圈兩年的中年生活紀錄,兩年中他不再像過去那樣日日夜夜地寫書稿,而是用「忘了書寫」的方式實驗生活,她認認真真做了許多想做的事,跑了好些個馬拉松,念完一個碩士,考了一些純娛樂性的執照:比如帆船、品酒師……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證明,如果會過日子,生活可以很有趣。

文章節錄

《人生雖已看破,仍要突破》

  一個人旅行,怎麼會孤單呢?剛好可以自我對話

可能是因為少小離家的關係,我是個很能跟自己混的人。

  就算跟著朋友去出差旅行,我也總是自己住一間房間。

  曾經遇過有人問我問題:「我也很想自己去旅行,但是我不敢一個人睡怎麼辦?」

  「那麼,你就很不適合自己去旅行呀!」這是我的回答。

  我不知道如何解決別人想像中的困難。想像中的困難,很像唐吉訶德在對付風車,如果你會把風車想像成魔鬼,那麼你當然不可能單槍匹馬打敗他。

  如果你怕,就不要自己旅行。

  我相信這世界上有人就是像蜜蜂,一定要在群體中才能愉快生存;有些人註定會變成荒野一匹狼。沒有優劣問題,只有個性問題。

  不是江湖兄弟,也不用硬上梁山泊。

***

  我自己一個人旅行時總是心情愉悅,因為,只需要搞定自己一個人的困難。遇到一些意外事件,只要不太要命的話,很容易找到解決的方法。因為,並不需要跟任何人開會,可以一人獨裁,所以練就了水來土掩,兵來將擋的生活態度。

  旅行琢磨人生。

  在活得悶的時候,我也嘗試著旅行。

  我也曾在非常沮喪和絕望的時候企圖用一個人旅行來調整生活,當然,那種走到哪裡都像「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感覺並不怎麼舒服。憂傷的眼睛看什麼都悲涼。然而,回到原來生活的軌道中時,我會發現那些不可承擔之重,總能減輕一些。

  對我來說,旅行很少定義為玩。我看世界,看別人的生活,也看自己。原來的自己,真實的自己,還有被放在不一樣的地方那個不同的自己。

  地球對於一般人來說是恰恰好的大小,你不會有時間在一輩子裡把每一個角落都走完,也不會讓你感到巨大荒涼到無邊無際的地步。

  旅途中的我會換上另一種角度和自己對話。有時候一個人的時候,反而覺得心裡好。

  英倫才子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是這麼說的:

  運行中的飛機、船或火車,最容易引發我們心靈內在的對話。藉由景物的流動,內省和反思反而比較可能留駐,不會一下子就溜走了。

        --《旅行的藝術》(The Art of Travel)

  我完全同意。我享受著旅行的過程,並不只有目的地。好多電影,都是在我飛機中看的,而坐在平穩的火車裡看書,更是我覺得最美好的享受之一。無所事事時,心無旁鶩的鑽進書堆裡,書中的字句更加甘甜可口。

  我們人生中有各式各樣的恐懼。只有冒險能夠化解恐懼。

  我一直相信,人生中的困難總不是停在原地七嘴八舌討論就可以就地解決,為了看清楚自己的膠著,我,必須時時遠離。

***

  孩子三歲以前,我的確出國的機會少了。當時幫忙照顧新生兒的是我的婆婆,我想到的方法,就是帶著她和孩子一起旅行,婆婆年紀大了,而且並不想走遠,當時只好在島內尋找「本身就很好玩的旅館」。

那時候我們家男主人在國外工作,我和婆婆、女兒住在一起。所以我們三個女人常常一起旅行。

  有件有趣的事常發生,飯店的服務人員常常叫我婆婆:「吳媽媽!」

  婆婆是個見過世面的人,後來她也懶得更正,直接點頭稱是。

  為什麼飯店人員會有這麼直覺的反應呢?婆婆聰明的發現了其中的道理,她說:「如果是祖孫三代旅行,老公没跟的話,那麼,在台灣一定是女兒帶著媽旅行,絕對不會是媳婦帶著婆婆單獨旅行,呵呵,通常都是媳婦靠著旅行來暫時離開婆婆。」

  婆婆一生勞碌,且愛操煩,她很傳統,從小没有機會念書,但是她用一種看著可愛外星人的態度來看待我,對於我提供的旅行,也安之若素。如果告訴她要到豪華飯店,她就會打扮得像個貴婦,我覺得她跟我住的那幾年(她把公公放在老家,搬到我家來住),雖然很辛苦的幫我養孩子,但應該是她最開朗的一段時光。

  其實從我開始領薪水之後,我就不間斷的「金援」並鼔勵父母旅行,雖然他們兩個人的樂趣不盡相同。我父親是英文教師退休,因為語言没有障礙,八十歲前還偏愛一人獨行。他六十五歲左右,我曾經送給他一張法國機票,結果他在歐洲混了兩個月没有回來,帶回來的照片竟然有冰島、格陵蘭和俄羅斯的風景照。我母親比較喜歡跟女性友人與一群親友參加旅行團,她覺得這樣更有安全感。

  和父母的旅遊興趣實在不同,因而如果不是定點旅遊,我們不大會同行。不然,不管誰主導,一定有人會不高興。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了晚上,變成訴苦大會,就變成了我花錢找罪受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在旅行中的確是真理。我一點也不是那種「只要是出國,一定要一家子一起行動」的擁護者。

  旅行的時光,非常珍貴,所以旅伴值得慎選。如果不是一個人出行,「去哪兒」與「和誰去」是一種智慧。

***

  單身了很多年,獨自旅行了很多年,近年來的旅行,最大的轉變是,偶爾會有個小旅伴加入。

  我喜歡帶孩子出遊,每半年,我們就進行一次「母女旅行」。大部分的選擇是飛機四個小時內可以飛到的地方。八歲暑假,我帶她到東歐。她喜歡人,所以我第一次跟著旅行團,幸好有她,跟全團人相處融洽。(呵呵,當然有些太太會說,怎麼這麼瘦?媽媽没給她好東西吃嗎?裝没聽見就没事。強迫小孩絕非我的意願。還有,養小孩又不是在填鴨,胖有什麼好?胖基本上才需要擔心!其實,這種第一眼就在尋找孩子的「缺點」的大人,在我看來是自己的人生其實出了很大的問題啊。)

  如果她覺得太累,我們會選擇留在飯店,不跟大家一起活動,晚上,她陪我看世界杯足球賽,在房裡為進球歡呼。我們既融入團體,但又偶爾可以抽離,没有妨害到眾人,就没有什麼不可以。

  在這世界上,我們得選擇用一種讓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旅行。

  她選擇的九歲目的地是威尼斯。她讓我想起,我很久以前看過一部純情電影「情定日落橋」,女主角當時也只有九歲吧。

  我不清楚她從哪裡知道威尼斯,她也只是聳聳肩,用愉悅的眼神期待著。不過,和我的小情人一起穿梭古老的水巷,看著波光閃爍的古城倒影,一定是一件浪漫的事。

  因為必須長大,必須離開,所以也使得家有更值得珍惜的意義,希望她必能懂得。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