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開之後

發稿時間:2019/05/17
我離開之後
我離開之後
作者|蘇西.霍普金斯
出版社|三采文化
出版日期|2019/05/03

  從女兒哈莉問母親蘇西一個問題開始:「如果你死了,我該怎麼辦?」在我們的文化裡,到底要有多大的勇氣跟開放度,才能這樣自在地談起。沒想到母親蘇西也欣然接受這個假設,便從死後的第一天一直寫到二萬天(約五十五年),沒有叨叨絮絮地交代身後事、或不斷把自己的期望壓在女兒身上,而是分享人生經驗幫助女兒面對人生的不同階段。明明充滿幽默的智慧,溫暖而富有哲理的字句,沒有悲情與煽情,卻令人讀來一秒落淚。希望這本書能給在親情這塊有缺乏、失去、遺憾和痛苦的讀者,一個溫暖跟安慰。

文章節錄

《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

  我還小的時候,晚上睡覺突然害怕自己會死掉,我就會跑去把媽媽搖醒,要她安慰我。

  「我會死掉嗎?」

  「會,但那還要很久、很久、很久以後。」

  「那妳會死掉嗎?」

  「會,但可能不會太久以後。」

長大後,死亡成為我們日常話題的一部分。在餐桌上,我們會爭論土葬好還是火葬好,然後媽媽會強調:「如果我變成了一個只會流口水的累贅,拜託賞我個痛快。」世上很多令人難過的事情無可避免,而我們習慣用開玩笑的方式來面對它。我們在太陽底下談論死亡,如此一來,當我們必須獨自面對它時,就不會覺得那麼可怕。

大概二十二或二十三歲時,某天晚上我睡不著,那令人不安的念頭再次悄悄溜進我的腦袋。這一次,我決定不再逃避。我允許自己想像失去媽媽的可能性,生動地感受那種痛楚,深切地去體認她已經永遠離我而去。

在夢境中,我走得更遠:我想像媽媽離開我的隔天,甚至第二、第三天,地球依舊繼續轉動,而我獨自被留下來。我不知道該往哪走,腳下的地面一片一片消失。

如果我要煮馬鈴薯,我可以打電話問誰?誰可以忍受我抱怨工作超過五分鐘?誰來教我那些我還沒學會的事?誰會包容並原諒我所做的一切?把我帶到這個世界的人離開了,沒有她的指引,我該如何獨自航行?

我哭著醒來。然後,我的腦袋裡迸出另一個想法。隔天早餐時,我拜託媽媽寫一本手冊,好在我如何在她死後,去適應她已經離開的事實。

  她放聲大笑,跟我說:「沒問題。」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