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獅說歐洲趣史

發稿時間:2019/09/27
海獅說歐洲趣史
海獅說歐洲趣史
作者|神奇海獅
出版社|究竟出版
出版日期|2019/09/01

  很多人覺得,讀歷史只要背下來就好,但幾千年來發生的事全都濃縮在四、五本教科書裡,每件事能分配到的版面就只有起因、年代、人名和結果,導致學生只能學到片段,根本搞不清楚來龍去脈。作者神奇海獅希望告訴大家,每起事件背後都有其合理的原因,而這些事件到最後,都會變成下一起事件的緣起。透過本書這些歷史人物的愛恨情仇,我們會發現:歷史比所有小說故事都離奇。畢竟小說的編劇是人,而歷史的編劇則是命運本身。就讓我們一起觀看這無比精彩的趣史劇場吧!

文章節錄

《海獅說歐洲趣史:歷史課本一句話,背後其實很有事》

歐洲貴族階級是怎樣崩壞的?

推翻貴族的全新作戰方式—不列顛長弓兵

  前兩回講到了卡諾莎之行和十字軍戰爭,這兩起事件是教宗權力的頂點,也是騎士貴族階級的頂點。但是在這之後,兩者勢力開始走下坡。這個時間點,被歸類為英法王權的興起,也是近代歐洲的興起。

  但是,為什麼原本鼎盛的騎士階級,會開始逐漸走下坡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培養騎兵所費不貲,所以這是貴族壟斷的軍種。國王之所以必須跟貴族分享權力,就是因為需要他們在戰爭時出騎兵。

  但從十四世紀開始,一項號稱「步兵革命」的全新作戰方式,正在悄悄改變整個歐洲的權力分配。這時,英法爆發了著名的百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步兵革命的代表兵種,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這個傳奇兵種,只要玩過電腦遊戲《世紀帝國》的人都知道—那就是「不列顛長弓兵」。

  現在,就讓我們回到長弓兵對抗騎兵的戰場,一起看看市民階級是如何藉由手上的弓箭獲得權力的吧!

法國重裝騎兵vs.不列顛長弓兵

時間:西元一三四六年七月。

地點:法國諾曼第。

  海浪拍打在船艦上,歐洲大陸的地平線漸漸清晰,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的心情也跟著澎湃起來。他永遠忘不了十八年前,在法國亞眠大教堂那恥辱的一天。當時英國國力低於法國,年僅十五歲的愛德華,被迫站在新任法國國王腓力六世面前宣誓效忠。

  不過,時過境遷,如今的愛德華三世已經不是從前那個任人欺負的小夥子了。這幾年,兩國不斷出現貿易和領土糾紛,英王和法王彼此越看越不順眼。有一天,英國林肯郡主教突然接到一項命令,要他前去激怒法王,讓法國對英國開戰。

  主教便帶著英國國王的挑釁信前去拜見法王。果然,法王看完信,緩步走到英國主教身邊說:「你現在可以走了。」

  主教問道:「那麼陛下您的答覆是?」

  法王回答:「這封信,沒有答覆的價值。」

  主教立刻就明白他此行目的已經達成,他再次欠身行禮,隔天便動身返回英國。長達一個世紀的英法百年戰爭就這樣開始了。

  這一年,鋪天蓋地的英格蘭戰艦準備登陸法國。英王愛德華三世御駕親征,但是所有英國士兵都知道,這次是一趟生死未卜的旅程。法王腓力六世一定會派出大軍,那可是歐洲最強的武裝力量:法國重裝騎兵。而愛德華只能將自己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以農民兵組成的全新兵種身上:不列顛長弓兵。

  事實上,長弓起源於英國威爾斯,在愛德華三世的爺爺那個時代,就開始用來對付蘇格蘭人。長弓射程可以到達三百碼(二七四公尺),對於熟練的弓箭手來說,發射頻率能到達每分鐘十到十二支箭。在兩百碼(一八二公尺)的距離內,可說是箭無虛發。至於長弓兵最可怕的密集射擊,更可以讓敵人瞬間潰不成軍!

  只是,愛德華的長弓兵部隊,能擊潰穿上層層鐵甲的重裝騎兵嗎?

  另一方面,法國接到英軍登陸的消息,便立刻發布了總徵召令,一路騎行的傳令者隨即在各城鎮的廣場和市場大聲宣讀命令。親法國如布列塔尼、熱那亞、波希米亞,紛紛派出軍隊前往巴黎集結,召集的兵力多到讓英軍瞠目結舌。因為這次法軍根本就是全軍出擊,共有四萬名重騎兵、輔助騎兵,以及來自熱那亞的十字弓弩手,準備迎擊五千名英軍。

  聽到消息後,愛德華三世連忙問他的副官,他們還能從英國本土調到多少人馬?在經過計算之後,英王得到的答案是:「五千名,最多六千。」

  「⋯⋯全派來。」愛德華下令。

  在雙方等待兵力集結的時候,英法兩軍開始玩起了你追我跑的遊戲。

  法軍的士氣越來越高昂,八月十六日他們對英軍進行突擊,快速衝進英軍駐紮的阿海娜小鎮(Araines),沒想到還是撲了個空。

  法王腓力六世看著人去樓空的小鎮,心中戰勝的信心卻越來越強。從他眼裡看過去,不難發現英國人離去時有多麼匆忙:派和麵包還在烤箱裡、打開的葡萄酒撒落一地、桌椅翻的翻,倒的倒。同時,英軍也越來越絕望,這時的他們已經遇到進入法國後最大的麻煩,一道難以跨越的天險橫在他們面前,那就是索姆河。

  愛德華三世望著河水,陷入了極度的憂愁之中。

  他現在有兩個選項:要嘛選擇背水與法軍決一死戰,要嘛沿著索姆河走到出海口撤退。兩個都是愛德華極不情願做的選擇。但是無論如何,愛德華總要做出一個決定,而且要快。正當英軍內部愁雲慘霧時,一位指揮官衝進英王的帳篷,帶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原來,當地有一名囚犯告訴英國人,索姆河的水位會在固定的時間下降,而且每天會發生兩次。有一塊特定的區域,河水在那時候會變得很淺,完全是可以輕鬆走過去的高度。聽到這個消息後,英軍士氣果然大振,愛德華還大方地把囚犯跟他的二十個夥伴全都放了。

  隔天,天才濛濛亮,數千名英軍死盯著湍急的河流,忽然間爆發出了歡呼聲:他們親眼見到索姆河的水位漸漸緩和、下降,中間甚至冒出了小小的沙洲。

  愛德華三世立刻下達命令:「過河!!」

  英國人爭先恐後橫跨索姆河。這時候法軍距離英軍只有短短的六英里(九.六五公里)。愛德華幾乎可以看見飄揚的法國旗幟。

  法王腓力六世恨得直咬牙。因為當法軍抵達時,已經漲潮,下一次退潮是十二個小時之後。腓力六世憤怒地吼叫,處死所有被愛德華遺留下來的英國士兵。但是英軍也沒有太多喘息的時間,他們知道自己和法軍必有一戰。最後,愛德華選定了一塊地方做為雙方交戰的地點。 這地方的名稱叫做克雷西(Crecy)。

  從這天之後,克雷西戰役的名聲,將被後人永遠記住。

法國騎士精神vs.英國密集箭雨

  此時,長弓兵接到停止前進的命令。所有人安靜等待一會兒之後,便接到軍令:「布置防禦陣地!準備迎敵!」

  英軍頓時沸騰,所有人都動了起來。他們把木樁打進地底,築起最基本的防禦陣地。長弓兵從運輸車裡領取箭枝並插在地上方便取用。下午四點左右,英軍指揮官號令全軍起立整裝,這只代表一件事:法國人來了!

  法軍從地平線外緩慢湧出,冗長的縱隊似乎無窮無盡。他們身上的全套盔甲閃亮刺眼、旗幟飄揚,從英軍的角度看過去,簡直就像一片湧動的銀色海洋。

  面對數量處於劣勢的英軍,法軍認為自己勝券在握。沒有偵查、沒有像電影裡面兩軍陣前還會派出代表做最後的談判,法軍甚至在還沒立定前就派出拿著十字弩的熱那亞弓箭手。

  熱那亞人統一穿著淡藍色的罩衫,裡面是半身的鎖鏈甲。排好陣型之後,訓練有素的弓箭手遵照法軍下達的瞄準命令,舉起手上的十字弓。箭簇與箭簇綿延,看起來像一條無盡的線。

  「放!」

  法軍下達了命令,六千名熱那亞弓弩手同時齊發。

  「裝填!」

  「瞄準!」

  「放!」

  「穩住⋯⋯穩住!」

  英格蘭長弓兵摒住呼吸。由於占據上坡的有利位置,加上法軍十字弓威力不足,英軍幾乎毫髮無損。

  「裝填!」

  英軍終於下達命令,長弓兵紛紛拿起插在地上的箭。箭矢瞄準的方向卻不是法軍。架在弓上的箭矢上仰四十五度角,瞄準了太陽。

  拋物線的殺傷力最大。直射很容易就被盾牌擋下,但是從天空落下的箭雨卻防不勝防。

  指揮官手高高舉起,用力放下。

  「放!」

  七千名長弓兵的箭幾乎把太陽遮住。有利的上坡位置,讓箭雨分毫不差地直闖熱那亞人的陣地,及腰的長箭瞬間把熱那亞人變成尖叫的活體肉串。

  熱那亞人很快就死傷過半,許多人雖然努力堅守在崗位上,卻突然被來自後面的猛烈衝擊力道給撞飛。原來,心高氣傲的法國貴族騎士,不願意將戰爭的決定性角色讓給不是貴族的人,所以不顧法軍主帥腓力六世的命令,便擅自衝上去跟不列顛長弓兵打了起來。

  法軍主帥腓力六世驚慌地看著完全不聽命令、接連向英軍衝去的法國貴族。那個時代的騎士精神告訴他們:武士之戰必須是個人的貼身肉搏,平民組成的弓箭手只是一群不敢靠近敵人的懦夫。高傲的法國騎士堅信在重裝騎士的衝擊下,平民將「像太陽底下的冰雪一樣融化」。

  但是,英格蘭長弓兵有別於當時一盤散沙的農民,他們以紀律嚴明的陣列、密集的箭雨,撒播著混亂和死亡。

  英格蘭陣線開始逐步逼近,先有長弓兵開道,後有下馬騎士和殺氣騰騰的威爾斯人,他們揮舞著長刀,衝進摔倒的法國人群中,將他們殺死在地。

  戰爭的結局以英國大獲全勝告終。法國國王腓力被拖離戰場,馬不停蹄地騎了一整晚後,他來到一座城堡前,大喊:「開門開門開門!」

  城中的領袖問誰在那邊大小聲,腓力回答:「我是法國的命運。」

  此後,不列顛長弓兵正式成為中世紀最著名的軍種之一,名聲響亮到連數百年後的人都津津樂道。

  看起來,戰爭很快就要結束,但人們萬萬沒想到,就在短短一年之後,英法被逼迫同時暫停戰爭。因為歐洲將遭遇有史以來最大的災難,死亡人數之多,甚至讓整個歐洲開始相信:這是世界末日。

  究竟是什麼呢?

歷史課本只有這樣說:

  「英法王權興起⋯⋯關鍵在英法百年戰爭,起因為兩國君主要爭奪法國領土。」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