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那個國際政治動盪、交鋒甚烈的二十世紀初期,動物園是撐起每個國家的重要門面。無論戰前戰後,動物園都是國際外交的最前線,並同時為國家與政治服務。自由記者揚・蒙浩特費時多年於東西柏林兩大檔案室考據龐大史料,從二戰後東西柏林奠基於動物之上的「軍備競賽」出發,生動呈現了二戰末至冷戰結束、這半世紀宛如被關進牢籠的柏林人的常民生活。在高牆圍繞的兩座孤立之城中,人們成了任憑宰割的籠中鳥,而遭禁錮的動物反倒成為他們對自由的唯一希望。
文章節錄
《分裂的動物們:隔著冷戰鐵幕的動物園生存競賽,揭露東西柏林不為人知的半世紀常民史》
Chapter 1 戰爭與鱷魚尾巴湯
給河馬「克瑙屈克」的包心菜
一九四七年八月,動物園又出現炸彈危機。英國工兵預備炸燬緊鄰園區的動物園防空塔,當時園裡已有六百四十九隻動物,全被引誘進木製箱籠,疏散至園外,以防萬一。只是這座防空砲塔固若金湯,如果未順利引爆,只能隔年再來一次。
而西柏林將近一年的封鎖,也帶給動物園新的難題。一九四八年六月,美英法決定不理會蘇聯,在三國的占領區內共同推行幣制改革。關於德國幣制統一的問題,四強已經吵許多年了,現在三強決定在占領區發行新德國馬克,柏林的三國占領區也一併實施。蘇聯反擊迅速,同年六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一夜間,西柏林區全部停電,不只切斷電力輸送,所有水路及陸路交通線也全在紅軍的控制下。柏林原來便是一座極為依賴外地資源供應的島,一夕間只剩下領空尚能維持對外聯繫。最後在三盟國搭建起的「空中橋梁」(Luftbrücke),西柏林的兩百萬居民總算不致斷炊。
面對這種情況,動物園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管理柏林動物園區(譯注:Tiergarten,自一九二○至二○○○年,動物園區是柏林市的一區,二○○一年起併入城中區。)的新任英國指揮官,順應局勢命令卡塔琳娜砍掉園內所有樹木,夷為平地改種菠菜,而且指示她送走動物,改建成大型養雞場。
卡塔琳娜相當震驚,腦海裡已然浮現四百多年老橡樹被砍倒在地的悲壯場景,更別提這根本就是宣判了動物園關門的命運。而一間關了門的動物園,要想再重新開張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杜塞道夫(Düsseldorf)動物園的命運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座於一八七六年成立的動物園在二戰期間關閉,起初自然只是暫時關閉,但從此也沒再開門了。卡塔琳娜絕對不願讓她的動物園,也是奧斯卡的動物園有同樣的下場。
她設法拖延時間,試圖反抗這道命令,並前往英軍總部(Hauptquartier der britischen Streitkräfte)及柏林城市綠化局(Berliner Grünplanungsamt)提出抗議。下達命令的英國指揮官沒想到她會如此反抗,於是改變態度,親自到動物園與卡塔琳娜會面。這一次,他帶來了園區地圖,園內所有樹木都標示在地圖上,他請卡塔琳娜把想留下的樹木做上記號。那時大部分的樹木都已遭到戰爭損害,許多樹冠被擊落,卡塔琳娜還是毫無遺漏地把所有樹木都做上記號。英國指揮官拿她沒辦法,還端出法律恐嚇,但卡塔琳娜不為所動,畢竟她和任何人都吵過,知道如何堅持立場到最後。一段時間之後,一位總部的軍官來到動物園,對她說忘了砍樹的事吧。最後,半棵樹都沒倒,園內所有樹木安然無恙。
此外,公河馬克瑙屈克也有新進展。當西柏林被圍堵成孤島時,柏林人硬是省下嘴邊的包心菜,留給這頭明星河馬吃。如今,小克瑙屈克也該有伴了,一個從東邊來的女伴。大戰後的歐洲動物園極度缺少河馬,柏林的卡塔琳娜有克瑙屈克,萊比錫動物園園長卡爾.馬克思.施耐德則有母河馬葛蕾特(Grete)和歐嘉(Olga)。儘管兩座動物園在一九四九年後分屬敵對陣營,施耐德與卡塔琳娜卻常彼此交換動物;政治上的壁壘分明,也絕不能阻止他們對繁殖動物下一代的決心。因此,兩人便不時將動物送作堆,將雌獸送往雄獸處交配,受孕後首隻雄獸後代屬於雌獸之主。
從此,母河馬葛蕾特及歐嘉多次由火車運來西柏林,住進臨時修建的河馬館──其實不過就是加上了屋頂、有遮蔽物的簡陋建築。英軍戲稱它為「小便間」,但當時認為對動物來說已經足夠了。
於此同時,副園長施洛德則是繼續與毫無起色的財務狀況纏鬥。動物園的門票收入根本不敷雇用飼育員及飼料費支出,他得想辦法吸引更多遊客才行。由於施洛德曾是一名業餘拳擊手,大學時還曾兩度拿下全國冠軍。因此,他開始在動物園內的小廣場定期舉辦拳擊比賽,吸引訪客。此外,他也組織動物商展,並說服星星馬戲團(Astra)和布希艾洛斯馬戲團(Busch-Aeros)在羚羊館區附近空地表演。為了開源,他還想在園內舉辦十月啤酒節,不過卡塔琳娜對此相當不以為然:「動物怎麼辦?又吵又鬧動物一定受不了。」
施洛德也有點猶豫,但他更焦慮嚴重的赤字:「現在動物園是火燒眉毛了,」他面色凝重,眼下兩道深深的黑眼圈更凸顯了他的憂心:「我們一定得試試看。」
當新的活動海報出現在動物園時,柏林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海報上畫了兩隻咧嘴微笑的河馬,舉著大啤酒杯互相乾杯,脖子上各自掛著心型薑餅,薑餅上寫著「葛蕾特」,另一個則是「克瑙屈克」,身上還有「動物園十月啤酒節」的口號。難道動物園要在馴鹿、鸚鵡和熊等動物間,設置射擊攤位和旋轉木馬嗎?不過,柏霖人的疑慮並未持續太久,活動大為成功:一個月內,動物園湧進了超過五十萬人次遊客,園區收益大增,安然渡過財務危機。至於園內的動物則和卡塔琳娜的預想相反,牠們淡定地看著這一切,完全不受打擾。
就連海報上的兩位動物明星也不受活動干擾,一九六○年五月,小公河馬晃晃(譯注:原文為Schwabbel,指走路搖搖晃晃。)出生。按照約定,這頭小河馬將待在萊比錫動物園。一九五二年四月,母河馬布蕾特出生,成為克瑙屈克的新伴侶,儘管兩者間的關係在人類社會中頗有亂倫之意,但沒人在乎。當時河馬很罕見,又是吸引遊客的明星動物,為了繁衍後代實在沒有太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