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總是選錯人?人類政治行為的迷思

發稿時間:2019/12/27
為何我們總是選錯人?人類政治行為的迷思
為何我們總是選錯人?人類政治行為的迷思
作者|瑞克.謝克曼
譯者|曾亞晴、陳毅瀓、林士堯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9/12/04

  大選在即,我們不斷討論候選人的資歷、功過和意識形態,好像真理可以越辯越明,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問題可能不是來自候選人,而是「我們自己」。本書從演化心理學的角度解釋,大腦內建的本能,常會讓人做出不理性的決定。人類容易以訛傳訛,也很容易對事物輕易下判斷,下了判斷後,又很固執,不容易改變。自以為從大眾媒體,已對候選人認識透徹,殊不知一切都是表面現象。我們傾向認同團體,而不是自己真正的想法。

文章節錄

《為何我們總是選錯人?人類政治行為的迷思》

  我們竟然必須提出上述問題,這本身就令人憂心。這表示人類不太能夠認清我們世界當中的基本事實,但理論上來說我們應當十分擅長這件事。人類這個物種對於發現自然世界的真相,相當拿手。正是為了要理解這個世界,我們才擁有與生俱來的五感,我們的構造是為了幫助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舉例來說,視覺幫助我們區分敵人和朋友,而敏銳的聽覺使我們能分辨聲音來自何方。

  我們的大腦內建有好奇心。二十世紀一項重大的科學發現,讓我們瞭解到這一點。諾貝爾獎得主同時也是神經科學和生物學專家的艾瑞克.肯德爾透過最出乎意料的方式發現這項事實,當時他在研究室的實驗對象是海鹿屬。這種普通的海蛞蝓深受研究者喜愛,因為牠們腦中只有兩萬個神經元(相比之下,人類腦部有八百六十億個神經元)。肯德爾花了好幾年時間刺激海鹿屬生物,觀察他們對不同刺激的反應,其中還包括電流刺激。他最了不起的發現是什麼?這些生物第一次接觸某種刺激時,腦部神經元放電的程度就像發瘋了一樣。可是牠們接受到相同的刺激越多次,這些生物反應的程度越低。當相同的刺激進行到第十次時,牠們的反應降到只有原先的二十分之一。

  這是一項驚人的發現,代表動物的腦部並非有意識地忽略那些慣常的刺激──海蛞蝓甚至不具備意識。相反地,我們的大腦會自動忽略那些重複的刺激。肯德爾在他那本深具啟發意義的回憶錄中,描寫了他長達數十年的海鹿實驗,書中他解釋了為何演化過程容易助長此一發展。它能幫助我們節省能量。當你第一次聽到火災警報器響起,你全身打冷顫,而且消耗大把能量來設法判斷情況,做出反應。但如果你調查之後發現火災其實並未發生,接著,五分鐘過後,火災警報再次響起,沒多久後,又再響起,一次又一次都是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呢?此後每一次警報響起,你的注意力就會減少。到了第十次,你只會將警報聲響當成環境的背景噪音。你的反應幫助你節省能量,有助於生存。這樣你就可以把焦點放在環境中有可能出現的真正威脅。俗話說好奇心會殺死一隻貓,可是好奇心有時反而能救我們一命。

  巧合的是,我們對新奇事物天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幫助人類發掘真相。我們為什麼要讀新聞報紙?因為報紙能告訴我們最新發生的事情。閱讀報紙讓我們知道世界有哪些地方改變了。而這是一條通往真相的常軌。專注在新發生的事情讓我們保持實際,而不必靠過度意識型態的詮釋來掌握世事。其他動物也能夠將注意力放在新事物,但是沒有一種生物能像人類一樣,在認知層次上找到世界的意義,這也是我們的王牌之一。

  既然如此,那我們怎麼會在理解現代世界的關鍵事物上,顯得如此失能?我們又回到原點了,而卻更加困惑。如果人類這個物種天生具備好奇心,又為何數以百萬的美國人,始終弄不清楚歐巴馬的宗教和出生地?時間回到二○○三年,美國決定入侵伊拉克,那時候難道選民沒辦法弄清楚九一一事件的基礎事實?這可是當代最重大的事件。好奇的人,不是應該會希望找出真相嗎?類似的問題幾十年以來持續困擾著社會科學家們。不過答案也許是淺顯易懂。還記得麥克.喬登的故事嗎?然而在我們回到喬登的故事之前,回到那個能幫助我們找出解決方法的故事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問題究竟是什麼。這項工作可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