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樹

發稿時間:2013/01/26
漢字樹
漢字樹
作者|廖文豪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2/12/01

  漢字歷經數千年演變,從圖像字變成方塊字,令一般人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可以解謎的「文字學」卻顯艱澀。作者運用電腦科技與貫穿古今的龐大資料庫,歷經十年拆解與重構,將常用漢字按起源字義整理出一張又一張漢字樹狀圖。從中可見,光是一個「人」的符碼即衍生出兩千多個常用漢字,其中蘊含以人為本的價值觀,遠勝西方拼音文字。對照古今,更能理解漢字或繁或簡的演變孰是孰非了。

文章節錄

《漢字樹:從圖像解開「人」的奧妙》

第一章 人

胎兒期

巳 ㄙˋ

胎兒或新生嬰兒。

  從甲骨文到篆體都描繪一個只有頭而沒有四肢的生物, 則是調整筆順的結果。在襁褓中的嬰兒,手腳用布包裹著,因此以一個頭和沒有手腳的身體來表示。

  以巳為形(義)符衍生出包、妃、祀及起。這四個字都與嬰兒有關。巳單獨成字時,表示時辰名,如巳時,指的是上午九點到十一點。

妃(ㄈㄟ)──一個能生育嬰孩的女人。

  甲骨文、金文都是在描繪一個能生育嬰孩的女人。《史記》記載堯有一后三妃,舜升為天子後,立娥皇為后,女英為妃,而先祖黃帝更是四妃十嬪,生了二十四個王子,派駐各地管理人民,因而使得黃帝的王權非常穩固而強盛。古代君王納妃或許是為了生養眾多,使族群壯大,因為君王無後,可能會引發爭權危機,甚至滅國。像是西漢成帝因為多年無子,於是立定陶王劉欣為太子,劉欣繼位之後,歷史上稱為漢哀帝。哀帝縱情聲色,好男寵而無子,二十六歲就告去世,於是給了外戚王莽篡奪皇位的機會,西漢滅亡。有鑑於此,古代帝王除了元配以外,都廣納嬪妃,妃子若是生下男嬰,身價倍增,但如果無法生育,有的甚至淪落為帝王的殉葬品。

  到了秦始皇統一文字後的小篆,文字產生變革, 改成 ,在這裡,巳變成了己,似乎藉此來宣告妃就是君王自「己」的「女」人。為什麼有這個變更呢?因為商周以後,帝王都是嬪妃成群。秦始皇滅六國之後,也接收了六國的後宮美女,到了唐朝,更是三千佳麗在後宮,納妃的目的已經不再是為留後,而是為了滿足君王的色慾。

包(ㄅㄠ)──母親彎著身體,包覆著一個小嬰兒。

  「包」的引申義是將東西裹住,相關詞有包裹、包圍、包裝等。以包為聲符所衍生之形聲字有苞、胞、飽、抱、袍、跑、刨、泡、砲、炮等。

祀(ㄙˋ)──將新生嬰孩獻給神並請求庇祐。

  《史記》與《孔子家語》記載一段孔子誕生的故事,孔子的父親孔紇老年無子,因為擔憂無人能繼承事業,於是娶了第二個太太,生下一個跛腳的孟皮,還是覺得遺憾,就在七十二歲時又娶了當時只有十八歲的顏徵在,兩人為了得子,便前往「尼丘山」向上天祈求,後來,顏徵在果然生下一個健壯的兒子,為了感謝上天於尼丘山上應允夫妻倆的禱告,所以把這個兒子取名丘,字仲尼。

  甲骨文的「祀」是父母將嬰孩獻給至高神的象形文;另一個甲骨文及篆體表示兩手抱著嬰兒獻給神。兩手抱子的構字意象與呆、保相近(請參見「呆」)。金文及篆體則將抱嬰兒的兩手省略。

  祀的意思就是「向神獻祭以求庇祐」,也被廣泛引申為一切祭拜的禮儀,如祭祀。台灣民間的「三朝」禮,是在母親產後的第三日,由祖母抱著嬰兒去向神獻祭以求庇祐的一種習俗。另外,布農族於每年七、八月份會舉辦一項傳統祭典,就是在月圓時候,族人將嬰孩帶到會場舉行嬰兒祭,求神使嬰孩能長大成為強壯勇士。

起(ㄑㄧˇ)──一個嬰兒開始學走路。

  嬰兒會爬之後,下一個階段就是學走路,而學走路的第一步要先能站起來,所以「起」的引申義為站立、開始、情況漸漸好轉,相關用詞如起立、起來、起始、起色等。

孩童時期

  黃帝娶了十四個妃嬪,一共生了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個較有才幹的被分封於各地管理政事,因此鞏固了黃帝的政權,其後的君王如堯、舜、禹及各朝代的開創者如夏、商、周都是黃帝的子孫,因此,太史公司馬遷說:「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到了今天,許多華人也都以黃帝子孫自居,然而,「子」與「孫」這兩個字的造字本意又是什麼呢?

子ㄗˇ

  甲骨文、金文及篆體是孩子的象形文,不描繪雙腳似乎象徵這個人還不能獨立自主。

  在漢字構形中,「子」多半代表孩童或子嗣,它的衍生字分為五大類,其中與孩童教育有關的有「字」、「教」、「學」、「覺」、「孜」;與生育有關的有「疏」、「流」、「育」、「棄」等;與孩童乳養有關的有「孔」與「乳」;與孩童照顧保護有關的有「呆」、「保」、「仔」、「存」;而與子嗣有關的有「孫」、「孟」、「季」、「孕」、「好」等。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