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之後的中國

發稿時間:2024/02/02
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
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
作者|馮客(Frank Dikötter)
譯者|蕭葉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4/02/01

中國看似走出文革的混亂,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經濟奇蹟;
有專家主張經濟改革必將帶動政治改革,中共會堅定不移地走向民主。
此一經濟奇蹟的真實性如何?中國經濟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在政府追求表面數字成長、祭出荒謬政策的同時,
一般人民如何被壓迫、犧牲、反抗或掙扎求生存?
中國又如何一步步朝向更加專制獨裁的方向發展?
諸般假象由最勇於揭露真相、筆力最健的中國史學家馮客一一戳破!
唯有認清這一切,我們才能更加理解那段歷史。

內容節錄

《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

第七章 運用資本主義工具建設社會主義(一九九二-一九九六)

  在距離福建海岸不到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建在島上的海上堡壘——金門。與北面的馬祖一樣,這個離島也屬於臺灣的一部分。幾十年來,金門和馬祖一直是臺灣與大陸對峙的前沿,島上建有掩體、堡壘、碉堡和機槍哨所,常年駐紮數千守軍。一九五四年和一九五八年,大陸兩次砲擊金門和馬祖,企圖把島上的國民黨軍隊趕回往東一百五十公里的臺灣。在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爆發的第二次臺海危機期間,大陸發射上萬發砲彈,艾森豪政府因此決定派兵增援駐守在南海的太平洋第七艦隊。此後,大陸對臺灣雙管齊下,時而砲擊,時而呼籲統一,但都未能奏效。

  一九七一年,臺灣在聯合國的席位由北京取代,同時美國開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新接觸。大陸對臺灣的調門也隨之改變。一九七四年,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表示,中國優先考慮和平統一臺灣,但絕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他警告臺灣不要宣布獨立,同時以西藏為例,說一旦臺灣完全解放,就會逐步融入中國。一九八二年,鄧再次提出警告,並提出以「一國兩制」方式解決臺灣問題。一九八五年,時任中共總書記的胡耀邦公開表示,美國是祖國統一的主要障礙,有朝一日,等中國擁有現代化軍隊,就可以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6

  就在雙方對峙過程中,臺灣一步步實現向民主體制的轉變。一九八六年,臺灣出現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與此同時,國民黨政府宣布結束戒嚴令,同時取消對旅行和新聞自由的限制。在隨後幾年裡,儘管電視臺在名義上仍受政府控制,但實際上各種合法或「非法」的有線電線節目傳遍千家萬戶,觀眾甚至還能收到一個專門的「民主頻道」。臺灣與大陸的商貿往來也開始飆升。大陸停止對金門砲擊,轉而向其出口魚和肉製品,國民黨對大陸的政治宣傳也停止了,大喇叭裡改為播放鄧麗君的抒情歌曲。一九九三年,隨著兩岸關係緩和,臺灣政府開始允許遊客前往大陸觀光。

  臺灣民眾不僅享有更多自由,而且也更富有。一九九二年,臺灣的平均收入超過西班牙、希臘、波蘭或捷克。國際投資不斷湧入,使該島成為世界第十三大貿易體,貿易總量甚至略高於中國。政府開始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建設公路、鐵路、地鐵、汙水處理系統等基礎設施,同時從法國和美國購買戰鬥機、護衛艦和防空導彈,以加強軍隊的現代化水準。

  對於變化中的臺灣,江澤民卻沒有作出任何有新意的回應。與他的前任一樣,江堅稱中國對臺灣擁有主權,認為兩岸屬於同一個民族,同一個國家,同一個中央政府。他與鄧一樣,對臺灣時而以言語恫嚇,時而以愛國主義相呼籲,但絕不放棄使用武力的權力。事實上,不僅是江,中共黨內許多人都迫切希望看到祖國統一,因為在他們看來,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實現大一統的目標。

  一九九四年五月,李登輝總統訪問中美洲後返回臺灣,中途請求美國政府允許其專機在夏威夷加油並過夜。這是自一九七九年美國與臺灣斷交後,中華民國總統首次踏上美國領土——與之前所不同的是,如今臺灣是新興的民主政體,而李登輝是其民選領導人。然而,柯林頓政府擔心激怒中國,只同意李登輝的飛機在夏威夷停留兩個小時,李登輝只好待在飛機上沒有下來。美國國會因此向總統提出抗議。一年後,柯林頓總統放寬對李登輝的限制,允許他前往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演講,條件是這次活動只能算私人性質的訪問。江澤民對此很生氣,威脅美國將為此「付出代價」。

  一九九五年六月九日,李登輝站在康乃爾大學講臺上,呼籲美國幫助臺灣擺脫外交孤立的狀態。他以挑戰的姿態宣稱:「我們會留在這裡。」李登輝在美國停留四天,取得令人振奮的成果:他向美國提出請求,希望購買價值一億九千兩百萬美元的戰鬥機零組件。這一舉動令江澤民大為惱火,他嚴詞譴責美國試圖分裂中國。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