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大廚上的都是拿手好菜 衛武營5周年歌劇成為DNA

衛武營至今累計12檔歌劇演出,總票房破9成,歌劇看似遙遠,卻在衛武營的逐年推廣之下,驅動了台灣表演藝術人才的進化,開展了樂迷的藝術視野,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2023/8/27
文:趙靜瑜/圖片提供: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在衛武營的各色節目裡,歌劇是重要亮點,衛武營的「歌劇院」主要作為歌劇、大型戲劇、舞蹈及跨領域等表演型式的大型舞台,規模是全台灣最大,至今開幕5年來引進世界各地歌劇,交融了民眾欣賞、表演藝術人才培育以及精緻文化,從2018年的《創世紀》、威爾第歌劇《唐卡洛》、貝里尼歌劇《諾瑪》到今年即將推出韋伯的《魔彈射手》,衛武營至今累計12檔歌劇演出,總票房破9成,歌劇看似遙遠,卻在衛武營的逐年推廣之下,驅動了台灣表演藝術人才的進化,開展了樂迷的藝術視野,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英國作曲家布瑞頓的《戰爭安魂曲》,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合唱作品之一,由衛武營與英國國家歌劇院跨國共同製作。(圖片提供:衛武營)

從原創到共製 豐富台灣的歌劇風景

大廚會端的,總是自己的拿手好菜,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旅德多年,歌劇就是他的吃飯傢伙。一開始推歌劇,簡文彬老是被同事們打槍,「這不能賣」、「這看不懂」,簡文彬毫不意外,「就像台北也是已經累積了這麼多年,才有這麼多節目可以被北部觀眾接受。」

簡文彬有自己的夢幻歌劇經典名單,一齣一齣都是他的心頭好,等待時機成熟,或者共製,或者原創,或者輸出台灣人才與世界各地歌劇院接軌,再來衛武營演出。也因為簡文彬的把關,包括合作的交響樂團有了進階的機會,音樂、戲劇、舞蹈、燈光、舞台、布景及技術等等,一起提升。

2016年衛武營與高雄春天藝術節聯手共製歌劇《茶花女》大獲好評,2021年衛武營推出經典復刻版。(圖片提供:衛武營)

在地合唱團有了進化的機會

歌劇也培養了在地的合唱團,簡文彬說,如果合唱團都從台北下來演出,成本太高,高雄在地合唱團雖然經驗不足,但經過這幾年培養,合唱團團員上手越來越快,這也很值得欣慰。簡文彬說,每一檔節目的歌劇導演都不一樣,導演手法也不同,就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5 年來高雄合唱團與衛武營的歌劇合作,簡文彬觀察,合唱團已經建立起自己的一套SOP,比如說一上台就要進入立刻劇本情境,演戲時的對話,即使對話的人站在靠近內側處,但是講對白時,還是必須朝向觀眾,聲音才出得去。又好比一個人從對面走來,他對面的這個人就要有一點往後退,「因為人天生就有一個本能的保護機制,一人往前,後面的人自然就會後退。」簡文彬說,這些都必須有足夠的經驗,在舞台上可以很自然地反應互動,舞台上才不會變得很呆板。

衛武營首次在臺灣推出《唐卡洛》,忠實呈現歷史考究歌劇作品,近300套傳統宮廷華服、千套道具配件,讓臺灣觀眾體驗歌劇最輝煌的景象。(圖片提供:衛武營)

歌劇回收率破6成

「做歌劇是一定會賠錢的」,簡文彬說,身為法人場館,「我們沒有辦法像經紀公司那樣訂高票價,但我們讓觀眾席坐滿,我們找到贊助,所有的週邊活動包括大師講座工作坊等等,全部收費,就是這些林林總總加成,我們回收率做到6成,過得了董事會那一關,也讓我們很振奮。」

明年是普契尼逝世100周年,簡文彬先與高雄市交響樂團駐團指揮楊智欽商量,大家不要做相同的歌劇,明年會推普契尼《瑪儂‧雷斯考》,繼續用歌劇開啟更多的藝術風景。

主題照:改編自作家黃靈芝同名短篇小說的混種原創歌劇《天中殺》,以卡夫卡式的敘事,反映出大時代下卑微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圖片提供:衛武營)

衛武營歌劇一覽表

2018年/10月 拉夫拉前衛劇團 《創世紀》
交響樂之父海頓所作,為古典音樂史上三大神劇之一。節目由西班牙拉夫拉前衛劇團(La Fura dels Baus)製作,為漢堡易北愛樂廳與巴黎塞納河音樂廳開幕演出作品。拉夫拉前衛劇團運用其前衛多元的劇場創作理念,與大膽驚人的表現手法和視覺美學衝擊,9米高起重機、36個大型氣球及水族箱等巨型機械裝置,搭配藝術投影、管弦樂團、獨唱歌者與合唱團在舞台上此起彼落,打造出華麗而大膽的跨界音樂劇場。

2018年/11月 輕歌劇《憨第德》-伯恩斯坦100週年誕辰紀念
2018年適逢音樂大師伯恩斯坦百年誕辰,衛武營特別推出這齣被紐約百老匯,與世界各大劇院重製的經典作品,改編自法國文學巨擘伏爾泰(Voltaire)的諷刺小說,樂觀青年憨第德,因煞到貴族女兒被逐出家門,浪跡天涯遭遇各種天災人禍。以輕鬆的喜劇風格,演出微酸帶苦的諷刺精神。

2018年/12月 獨幕裝置歌劇《驚園》
衛武營和美國斯波萊多藝術節、紐約林肯中心藝術節、新加坡國際藝術節跨國共製,結合東方崑曲和西方歌劇打造出獨一無二的裝置藝術獨幕歌劇。故事融合來自西方被逐出伊甸園的夏娃,和著名的東方戲曲《牡丹亭》中杜麗娘的故事,靈感發想自艾美獎得主馬文的裝置藝術,舞台設計結合摺紙、水墨、光影效果和多媒體裝置,打造出極富東方禪思、詩意又超現實的墨色花園。

2019年/4月 普契尼歌劇《杜蘭朵》
由衛武營和德國萊茵歌劇院跨國共製,創下全台裔創意製作團隊作品,首度登上歐洲劇院演出紀錄,2015年於德國萊茵歌劇院杜伊斯堡首演大獲好評,在歐洲累積演出26場。導演黎煥雄跳脫原有劇本中「西方的東方想像」,透過一位現代女孩的夢境穿越古今,藉由夢境的虛幻及時空拼貼,解套原始劇情細節的超現實與過度跳躍的情節,進一步深層投射當代觀點。

2019年/10月 莫札特歌劇《魔笛》
德國柏林喜歌劇院和英國1927劇團攜手合作的莫札特歌劇《魔笛》,打破傳統歌劇表演模式,綜合默劇、動畫、拼貼畫、雜耍、歌舞劇、黑色幽默、德國表現主義等形式與風格,透過先進的科技手法及變幻莫測的手法,演員經過精密排練後,與動畫「立體」結合,在全球各地演出超過350場、25座城市上演、已吸引超過50萬名觀眾,

2020年/2月 布瑞頓《戰爭安魂曲》
英國作曲家布瑞頓,為考文垂大教堂重新落成而作的《戰爭安魂曲》,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合唱作品之一。本節目由衛武營與英國國家歌劇院跨國共製,2018年11月於英國倫敦全球首演。亞洲首演在衛武營時適逢二二八和平紀念日,深具和平意義。

普契尼歌劇《杜蘭朵》由衛武營和德國萊茵歌劇院跨國共製,創下全臺裔創意製作團隊作品,首度登上歐洲劇院演出紀錄,2015年於德國萊茵歌劇院杜伊斯堡首演大獲好評,在歐洲累積演出26場。(圖片提供:衛武營)

2020年/8月 普契尼歌劇《杜蘭朵》
疫情期間全球藝文演出幾乎全數停擺,台灣在各界努力下有效控制確診數量,因此得以演出當時全球罕有的大型製作節目《杜蘭朵》。

2021年/3月 威爾第歌劇《茶花女》
2016年衛武營與高雄春天藝術節聯手共製歌劇《茶花女》大獲好評,2021年衛武營推出經典復刻版。導演楊士平以當代戲劇製作手法,華麗且精緻地打造貼近當下卻又不全然寫實的愛情本事。

皮亞佐拉輕歌劇《被遺忘的瑪麗亞》由衛武營與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共同製作,這也是「探戈音樂教父」皮亞佐拉首部「探戈輕歌劇」在台灣呈現。(圖片提供:衛武營)

2021年/9月 皮亞佐拉輕歌劇《被遺忘的瑪麗亞》
衛武營與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共同製作,「探戈音樂教父」皮亞佐拉首部「探戈輕歌劇」,以探戈音樂和現代舞完美融合,透過超現實的敘事風格,描繪女主角瑪麗亞於阿根廷首都的生死徘徊,暗喻此南美國家的在宗教與歷史上,與西方的拉扯。

受全球疫情影響,加強邊境管制,《被遺忘的瑪麗亞》採 「一個製作、兩地執行」的方式,由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指揮、黎海寧擔任導演,編舞則邀請舞蹈家陳秋吟透過線上方式,協助在台的導演及排練工作。

2022年/1月 貝里尼歌劇《諾瑪》
作曲家貝里尼生涯的最高傑作《諾瑪》,義大利美聲歌劇重要象徵作品,尤其是〈聖潔的女神〉在影視作品中被一再引用,成為眾人耳熟能詳的音樂。2004年導演黎煥雄和指揮簡文彬首度合作此劇,當時採用的「時空跳躍」概念、揉合眾多時代的舞台呈現,受到極大關注與好評。2022年在衛武營完整的場地硬體條件下,首度在台灣以樂池樂隊和舞台樂隊的正規歌劇編制,將17年前的經典進化再現於觀眾面前。

2022年/10月 威爾第歌劇《唐卡洛》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比利時列日皇家歌劇院跨國共製,烈日皇家歌劇院慶祝200週年作品。《唐卡洛》是威爾第創作中場面最浩大、所需資源最龐大的作品,衛武營首次在台灣推出《唐卡洛》,忠實呈現歷史考究歌劇作品,近300套傳統宮廷華服、千套道具配件,讓台灣觀眾體驗歌劇最輝煌的景象。

2023年/3月 混種當代歌劇《天中殺》
改編自作家黃靈芝同名短篇小說的《天中殺》,以卡夫卡式的敘事,反映出大時代下卑微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導演鴻鴻以擅長的跨界創作與革新思維,讓聲樂家們透過華、台、日語等多語言交織,映照出分歧的價值觀。同時,作曲家李元貞、爵士樂手謝明諺攜手合作,以充滿彈性的爵士樂風格為槓桿,打造出融合室內樂、聲樂演唱與薩克斯風自由協奏的混種當代歌劇。

衛武營將推出韋伯歌劇《魔彈射手》,展現怪奇美學。(圖片提供:衛武營)

2023年/9月 韋伯歌劇《魔彈射手》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劇院、台北市立交響樂團跨國共製,此作品為浪漫派歌劇經典代表,讓韋伯一舉成名並影響後世甚鉅,內容融合童話故事與民間傳說,卻有大膽驚奇的魅暗美學,創造狼谷獨特陰森氣氛的音樂,開啟後世恐怖音效配樂的先河。而此次導演探索浪漫主義「美加上怪」的特色,運用劇場語言呈現超自然力量與神祕離奇。(資料提供:衛武營)

172.30.1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