佇立在舊衣回收箱旁的玩具,守如忠心的護衛犬默默守護。在遺棄與待回收之間,依然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我們到底在吃烏魚子?還是在咀嚼現實?
90+組的蒙古阿公,與其他80+組的阿公們一起同場競技,蒙古阿公自起跑就一路領先,在抵達終點前還加速衝刺,驚得我下巴都快掉下來了。
茫茫人海中一個小身影抓住了我的目光,因為他的表情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立陶宛冬季冗長,過去缺乏冰箱保存,於是人們以鹽醃製食品,再經煙燻脫水,不僅能延長保存至冬季食用,也方便遠途運輸,以出口到歐洲其他地區。久而久之,煙燻不僅是保存手段,更演變為一種飲食傳統。
川普重返白宮以來,週間幾乎每天都有公開活動,屢屢利用這些場合接受媒體提問,也多次在空軍一號與媒體記者對話,被形容為美國史上「最透明、最平易近人的總統」,但實際情況又是如何?請看中央社駐華盛頓特派記者的報導。
黃武山帶著「山宛然」跑遍全台200多所國小,當初在國小校園裡被布袋戲電到的小學生,如今在各處校園裡用布袋戲電小學生。
1960年比屬剛果獨立前後,滿載家鄉期望的剛果人來到布魯塞爾留學,卻因白人歧視而很難租到房子,1961年在慈善團體協助下興建了「非洲之家」宿舍,圍繞著生活所需的商圈便開始成形……
老不是藉口,但老也的確是硬傷。成事在人,謀事在天。這些老人或有先天的優勢,或有過人的毅力,他們有許多選擇,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手一搏,既成就自己的夢想,也造福更多身邊的人。
從紐約到台東,從畫室到文化地標,從60幾歲到「七老八十」,原本被藝術家江賢二視作白日夢的藝術園區,連宣告退休的飯店業教父嚴長壽都跟著「蹽落去」,就這樣在跌跌撞撞中夢想成真,江賢二說:「這就是我們享受退休生活的方式啊。」
為了妥善保存父親也是台灣前輩畫家劉生容的畫作與藏品,定居日本岡山的長子劉文彰買下居家前方百坪土地,親蓋劉生容紀念館,繼續傳遞美好善緣。
「聲五洲」團長王英峻有一齣戲「叫我第一名」,很能說明他隨時接受挑戰、求新求變的個性,他多次贏得全國布袋戲比賽冠軍,民間演出邀約接不完,卻少有人知道他有一段砍掉重練的奮鬥歷程……
公開又私密,陌生人彼此在這裡相遇,深夜裡的城市微光,點亮過去的回憶與未來的憧憬。
AI帶回思念的人,大港開唱音樂季把「酒國歌王」陳一郎復活了,相隔20年,他的歌聲將重返港都開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