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象徵光明戰勝黑暗 印度排燈節燈火通明

正值印度重要節慶「排燈節」期間,這項如同台灣人過農曆新年一般的節目,象徵光明戰勝黑暗、善良戰勝邪惡、知識戰勝無知,在印度文化中有深遠的含意,排燈節對不同地區、宗教的人,也有不同的意義……
2025/10/31
文、攝影:李晉緯

排燈節(Diwali)亦稱屠妖節(Deepavali),對印度及全球印度教徒來說,是每年最盛大的節日之一。印度人在排燈節前的夜晚就會點亮油燈,或以燈飾裝飾住家、店面,燈火通明的情況會一路持續,最晚會到耶誕節後才會結束。

印度人過排燈節,就如同台灣人過農曆新年,也跟台灣人在春節前會拿到年終獎金一樣,印度人通常也會在這個時候,拿到公司給的「排燈節獎金」,所以排燈節往往是印度人在一年中「幸福指數」最高的時候。

印度人的排燈節獎金,金額通常是1個月的月薪,這對一般印度人來說,是難得手頭相對寬裕的時刻,因此早在排燈節前,各個商家就會大打折扣,尤其是單價較高的電器、電子產品,也會趁這個時刻祭出超級優惠,吸引顧客光顧。

排燈節象徵光明戰勝黑暗、善良戰勝邪惡、知識戰勝無知,在印度文化中有深遠的含意,排燈節對不同地區、宗教的人,也有不同的意義。

印度商場在排燈節(Diwali)期間,利用裝置藝術訴說這個節慶的由來與傳說。(攝影:李晉緯)

在印度北部,排燈節是紀念羅摩(Rama)打敗魔王羅波那(Ravana),結束14年流放,回到阿尤德亞(Ayodhya)一事。根據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記載,阿尤德亞民眾點燃油燈,迎接羅摩王子和他的妻子悉妲(Sita),及羅摩王子的弟弟拉克什曼(Lakshman)凱旋歸國,這象徵了正義和光明的回歸。

排燈節在印度南部,則是與印度神明克利希納(Krishna)戰勝惡魔那拉卡蘇拉(Narakasura)的故事有關。根據傳說,那拉卡蘇拉作惡多端,在克利希納殺掉他後,民眾高興地點燈、放鞭炮慶祝。

印度西部的古茶拉底(Gujarat),排燈節是新的會計年度開始之際,而據傳人們所崇拜,會帶來富饒的女神拉克什米(Lakshmi),會在排燈節晚上到乾淨、明亮的家中賜福,讓該戶的主人在來年獲得財富及好運。

在印度東部,女神凱莉(Kali)扳倒邪惡勢力,恢復了宇宙的和平,民眾因為崇拜她,也會在排燈節時點起燈紀念。

儘管各地的傳說並不全然相同,但核心概念卻都一樣,就是要慶祝正義的一方獲得勝利。

印度商家用燈飾、圖片,訴說排燈節(Diwali)亦稱屠妖節(Deepavali)的故事。(攝影:李晉緯)

對耆那教(Jainism) 教徒來說,排燈節是紀念他們第24位祖師摩訶毘羅(Mahavira)在西元前527年涅槃的日子,信徒會藉由冥想、祈禱來慶祝,透過點燈象徵讓智慧之光驅散無知。

在錫克教(Sikhism)中,排燈節同樣具有重要意義。被囚禁的錫克教第6代宗教領袖哈果賓(Hargobind)1619年獲釋,他帶領52位王公一起重獲自由,為了慶祝這個重要的日子,錫克教重要聖地金廟(Golden Temple)每到排燈節就會燈火通明的迎接這個節日。

中央社記者實際觀察印度人慶祝排燈節的情況,可以發現他們通常以點燈、祭神、享用美食、與家人團聚等方式來慶祝,跟台灣人在過年前會比較「放鬆」一樣,印度人在排燈節節後,也容易有工作效率不彰、無端請假,甚至在領完排燈節獎金後就不告而別的情況發生。

即便各個地方、宗教過排燈節的方式不同,但對所有印度人來說,這都是一個盛大的節日。為了慶祝排燈節,印度人會像台灣人在過年期間迎神一樣,打掃、粉刷忙屋、加裝燈飾、點上油燈、鋪上美美的地毯。

在排燈節中最重要的象徵就是光明,過去印度人會在屋內、屋外點燃油燈、打亮燈籠,現在多半以不同燈飾取代,但意義上都是光明戰勝黑暗與無知。

印度民眾在排燈節(Diwali)時,會到廟裡祈福,也會依傳統習俗點上油燈。(攝影:李晉緯)

十分看重祭祀的印度人,在排燈節時,也會在家裡拜拜,趴門會準備甜品、硬幣、鮮花、香,來獻給拉克什米女神。

重要的節慶時刻,也少不了煙火和鞭炮,來增添過節的熱鬧氣氛,但近年由於環保、安全的慣系,印度許多地方的政府,甚至社區管委會都禁止大規模放煙火、鞭炮。

排燈節是印度人一年中經濟狀況最優渥的時候,所以他們會在此時大擺宴席,與家人、朋友、鄰居共享美食,還會將平時捨不得吃的甜點,在供神後與人分享,即便只是路人,都有可能獲得滿滿的祝福。

同時,印度民眾也會將這些甜點,或準備其他的禮物與人交換,象徵彼此美好的友誼。

排燈節是個充滿歡樂的日子,但每年也都會有一些檢討的聲浪。

例如到處施放煙火,就會像德里這樣人可、建築比較密集的地方,空氣污染得更為嚴重,這讓一般民眾、政府健康相關部分屢屢提出警告。

排燈節(Diwali)時,印度人會點起油燈、蠟燭,或擺上燈飾,讓住家的裡裡外外都亮起來。(攝影:李晉緯)

另外,廟宇舉行宗教儀式時震耳欲聾的誦經聲、各種樂器在慶典中的高分貝、此起彼落的爆竹巨響,常讓嬰幼兒、老人、動物受驚,過去甚至有不少在祭祀中,大象因為噪音受驚失控而踩死人的案例。

而商家在印度人口袋滿滿的排燈節期間大肆促銷,讓消費者過度消費的情況也逐漸受到重視,許多人紛紛跳出來,希望大家不要讓排燈節流於商業,而是要更關注其重要的文化、歷史意涵。

為了解決這些排燈節帶來的問題,不少人開始提倡一些改良的慶祝方式,例如少點油燈以避免火災、減少燈飾好降低電的用量、少放煙火以減緩空氣污染等,並呼籲布施食物給無家可歸者、捐款給需要幫助的人等,以行善的方式來過排燈節,並紀念其代表的真正意義。

在印度,排燈節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希望、勇氣、正義永存的象徵,不論是小小的燭火,或是全家歡聚一堂、和樂融融的歡笑聲,都看得出排燈節是點亮印度人心的重要時刻,尤其它讓人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能有停下腳步思考,並與自己、家人、信仰重新連結的機會。

主題照:印度購物中心在排燈節(Diwali)期間,就會有大型燈飾的裝飾,吸引往來民眾停下腳步欣賞,並拍照留念。(攝影:李晉緯)
172.30.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