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別開生面的劇場,不管詩人在場或不在場,詩都是要傳唱的,都是要撥弄心弦的,都是要野蠻生長的,然後跳脫文字的牢籠,長出自己的姿態……
立陶宛冬季冗長,過去缺乏冰箱保存,於是人們以鹽醃製食品,再經煙燻脫水,不僅能延長保存至冬季食用,也方便遠途運輸,以出口到歐洲其他地區。久而久之,煙燻不僅是保存手段,更演變為一種飲食傳統。
川普重返白宮以來,週間幾乎每天都有公開活動,屢屢利用這些場合接受媒體提問,也多次在空軍一號與媒體記者對話,被形容為美國史上「最透明、最平易近人的總統」,但實際情況又是如何?請看中央社駐華盛頓特派記者的報導。
黃武山帶著「山宛然」跑遍全台200多所國小,當初在國小校園裡被布袋戲電到的小學生,如今在各處校園裡用布袋戲電小學生。
佇立在舊衣回收箱旁的玩具,守如忠心的護衛犬默默守護。在遺棄與待回收之間,依然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
我們到底在吃烏魚子?還是在咀嚼現實?
90+組的蒙古阿公,與其他80+組的阿公們一起同場競技,蒙古阿公自起跑就一路領先,在抵達終點前還加速衝刺,驚得我下巴都快掉下來了。
茫茫人海中一個小身影抓住了我的目光,因為他的表情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不必學《花樣年華》中的梁朝偉對著樹洞說話,不必學《魔法公主》裡的阿席達上拚命在人類文明與山獸神間左右為難。只要你願意,台灣近在呎尺的森林,隨時等候與你相遇。
她從小在森林長大,泡溪水、採野果、躺在草地間看著林蔭微光,即便長大後與數字較勁,鎮日在桌前與財務報表奮鬥,假日卻還是會回到森林,「森林療癒師」是一種工作沒錯,但對羅歲宜來說,更像是帶大眾分享森林有多麼美好。
乍聽下,森林護管員其實就如同森林的「保全」,但每項任務細究起來,又需集結野外求生、救火、攝影等技能在身,簡直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以張永安為例,他還擁有攀樹技能,且持續精進中,也因為如此,他能發揮這項專長去協助更多工作推動進行。
「打包全世界的知識,再用最有效率方式傳遞到全球每個角落」,這個當前網路生活的日常,129年前便已有跨國知識界串連,想透過紙卡實現。走進比利時Mundaneum博物館,當時的烏托邦理想,仍留下許多深刻足跡。
等待拆除作業的過程,在工地一角注意到散落的傢俱,以及個人物品集中在黑色塑膠袋裡,居民跨過堆積的物品一陣翻找,最後離去。
不是寫錯字,還真是致敬莎翁悲劇《哈姆雷特》。1992年台灣劇場大師李國修率領的屏風表演班演出《莎姆雷特》,成為台灣現代劇場最具代表性的喜劇,30年來不斷被重複搬演,讓人捧腹大笑之際,看見劇場人縮影,也看見一份傳承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