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南烏腳病紀念館風災受損 志工助搶救珍貴文物

2025/7/27 16:04(7/27 16: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颱風丹娜絲造成台南市北門區的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建物受損,台南市立博物館團隊近日協助館方招募志工,搶救館內存放匾額等早年文物。(台南市文化局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傳真 114年7月27日
颱風丹娜絲造成台南市北門區的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建物受損,台南市立博物館團隊近日協助館方招募志工,搶救館內存放匾額等早年文物。(台南市文化局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傳真 114年7月27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27日電)颱風丹娜絲侵襲,造成位於台南市北門區的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建物受損,部分歷史文物泡水,館方號召志工協助清理搶救,讓許多與烏腳病相關紀念文物再度受到關注。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原址為王金河醫師診療所,因位於砷含量水源區,成為台灣烏腳病疫情最嚴峻地區之一,1950年代,教會與王金河攜手合作設立烏腳病診療免費診所,成為台灣公衛史關鍵里程碑。

文化局指出,館區旁的草蓆工廠,見證當地病患自力更生、生產作業過程,不僅為患者提供生計,也象徵一段地方社群在困境中自助互助的歷史。

文化局表示,目前紀念館由王金河家族組成的基金會營運,在沒有收費情況下,受限於資源,無法每天開放,只能維持低量運作,此次受創更造成日常營運雪上加霜,台南市立博物館團隊除主動前往關切,並邀請長期關注區域發展的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謝仕淵提供協助。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文化局指出,經現場勘查發現,雖然沒有立即性危險,但擔心紀念館內存放文物受損,台南市立博物館團隊近日協助館方招募志工,搶救重要文物,整理發現包括1985年到王金河診所就診的勞保資料、北門國小學生團體保險資料,還有多面王金河友人贈送的匾額,都是歷史見證。

謝仕淵表示,當年的烏腳病診所不僅是防疫工程空間,更是台灣社會面對風土疾病時,展現出互助精神與生命韌性象徵;歷史記憶不該隨風而逝,災後修復行動正是延續這段精神的實踐,因預期最近可能還有風雨來襲,搶救工作須加緊進行。(編輯:陳仁華)1140727

位於台南市北門區的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原址為王金河醫師診療所,建物因颱風丹娜絲遭受災損,館方號召志工搶救重要文物,整理出早年診所文件等文物。(台南市文化局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傳真 114年7月27日
位於台南市北門區的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原址為王金河醫師診療所,建物因颱風丹娜絲遭受災損,館方號召志工搶救重要文物,整理出早年診所文件等文物。(台南市文化局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傳真 114年7月27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卓榮泰視察嘉義災損 要求訂定毀損光電板清除期限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