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融合藝術 「水源之心」披上台北色彩重生

(中央社記者陳昱婷台北30日電)歷經一年施作期,台北市水源市場外牆公共藝術「水源之心」今天正式優化完成,運用57種顏色呈現台北市花杜鵑花意象,讓民眾在採買食材的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藝術之美。
「水源之心」於2010年落成,運用水源市場外牆壁面彩繪,正面可以看到漸層的彩虹映照在海洋波浪中,波光粼粼;另一面則以漸層的彩虹顏色象徵台北多元文化,同時呼應水源市場生生不息的水源意涵。
15年後,台北市文化局考量作品已有褪色污損,斥資新台幣4000餘萬元,找來原創作藝術家亞科夫‧亞剛(Yaacov Agam)設計、原執行團隊蔚龍藝術公司重製,花費一年時間讓「水源之心」重生為「水源之心‧花漾水源」。
台北市文化局今天舉辦「水源之心‧花漾水源」公共藝術作品發布會,文化局長蔡詩萍致詞表示,這項作品的優化象徵台北城市文化的延續與昇華,不僅為台北市樹立公共藝術維護與再生典範,更強化藝術與社區的連結。
蔡詩萍說,透過將藝術放進市場,希望讓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藝術之美,也是潮台北及「巷弄藝術節」的目的,城市將因此有了詩意與新的記憶。
蔚龍藝術公司總經理王玉齡表示,「水源之心」在15年前是亞剛創作過最大的作品,15年後則可能是高齡97歲的亞剛最後一件作品,「他很開心能把這件作品獻給全台北市、全台灣的民眾」。
談到優化過程,王玉齡說,除了需要找到足量的57種顏色漆料以完整呈現杜鵑花意象,此次遇到最大的困難是層出不窮的投訴,從找不到腳踏車到走路撞到棚架,文化局跟她的電話都接不完。
儘管處理陳情不容易,還得吸收一年來工料大幅上漲的收益減縮,王玉齡仍全力完成這件任務,她說,這是一種使命感,因為藝術不僅能感動人,還能改善周遭環境,讓居民生活品質跟著提升。
她回憶,「水源之心」剛落成時,至少每3個月就要回來清除塗鴉,後來漸漸變成眾人會共同維護,還有買菜阿姨回饋,來水源市場「蓋高尚」「好像去美術館買菜」。
文化局表示,「水源之心‧花漾水源」以柔和漸層的57種色彩建構全新立面圖像,同樣呈現多種觀看視角,一側是停留在花朵上的晶瑩朝露,另一側則交織出春天的風景與活力,勾勒出杜鵑花粉嫩形象,將成為公館新亮點。(編輯:黃世雅)11408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