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頒台法文化獎 表彰台灣影癡鐵胡萬、編舞家蔡博丞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巴黎8日專電)文化部長李遠今天在法國巴黎頒發第28屆台法文化獎,表彰法國維蘇亞洲國際影展(FICA)聯合創始人兼藝術總監鐵胡萬(Jean-Marc Therouanne)與「丞舞製作團隊B.Dance」藝術總監蔡博丞。
台法文化獎頒獎典禮傍晚在巴黎法蘭西學院(Institut de France)舉行,由李遠、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 morales et politiques)年度主席皮特(Jean-Robert Pitte)與終身秘書史汀(Bernard Stirn)共同主持。
李遠受訪時說,評審團非常重視得獎人的內涵和潛力,有時關注候選者是否長期耕耘,有時關注其人在某個時期是否具代表性。
他說,這次選出的兩位得獎人截然不同,一位是用大半輩子介紹台灣電影的鐵胡萬,「他對台灣電影的癡狂程度超過台灣太多人了」,而且從1950年代的電影開始,一直到新片都有涉獵。
李遠表示,另一位得獎人是青年編舞家蔡博丞,文化部以往選送年輕的小型團隊出國表演,「沒有想到他們的潛力超過你的想像,很快就得到國外的邀請」,尤其來自法國的幾位評審堅持要頒獎給蔡博丞,因為看了他的作品後,感受到「很驚人的潛力」。
蔡博丞2014年成立「丞舞製作團隊B.Dance」,曾在歐洲多地巡演「浮花」、「怒」等作品,並因「怒」備受好評而獲戲劇、音樂暨舞蹈評論專業聯盟(Syndicat Professionnel de la Critique Théâtre, Musique et Danse )選為2019-2020年度新銳編舞家。
蔡博丞表示,他一直希望把台灣帶到歐洲的每一個角落,不是只在高端文化殿堂,而是「只要有觀眾」,他就願意走到鄉間、海邊或小巷,這樣才能真正讓「世界感受到台灣」。
「浮花」概念來自民間習俗「放水燈」意象,「怒」則受到「小燈泡」事件啟發。蔡博丞說,他希望把自己的歷練、體悟放入作品,再把作品帶到歐洲舞台上,讓大家知道「誰是台灣?台灣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國家?我們能夠帶來什麼樣子的美?」這是藝文交流的最重要使命,也是團隊和他的使命。
鐵胡萬與妻子瑪婷(Martine Thérouanne)於1995年在法國東部的維蘇(Vesoul)共同創辦維蘇亞洲影展,這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亞洲電影節,選映規模從一開始的十餘部到今年多達92部片。
鐵胡萬說,在影展歷來選映的2500部片中,他選了80部台灣電影,邀請逾30位台灣電影人,包括導演侯孝賢與萬仁、音效師杜篤之等;他特別提到今年在坎城有幸與女星舒淇共進晚餐,「我的夢想當然是邀請舒淇來,她剛完成了一部很棒的電影『女孩』,入選了威尼斯影展。」
談到自己欣賞的影人時,鐵胡萬立刻說「當然是侯孝賢」,「我很難過他得了可怕的疾病阿茲海默症⋯當你有了不朽的成就、成了標竿,尤其他擁有真正大師的質樸!對我來說,與侯孝賢的相遇非常特別。」
台法文化獎由文化部與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合辦。李遠在頒獎前也簽署2026年到2030年的台法文化獎續約協議。
李遠此行除了訪法,10日也將赴捷克,出席在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舉辦的台灣原住民特展、訪視台灣國樂團在捷克音樂博物館舉辦的「台灣歌仔戲工作坊」等。(編輯:陳慧萍)11409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