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蔡依林早睡 醫:10至11時入睡降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5/9/11 13:30(9/11 14:4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藝人蔡依林日前透露每天晚上9時半就睡覺,掀起早睡風潮。(中央社檔案照片)
藝人蔡依林日前透露每天晚上9時半就睡覺,掀起早睡風潮。(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1日電)藝人蔡依林日前透露每天晚上9時半就睡覺,掀起早睡風潮,但不少人反而睡不著。醫師指出,研究顯示,只要在晚上10到11時間入睡,就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近日有網友留言想學蔡依林早睡,但「躺了半小時還在滑手機」,還有人「越想早睡,越睡不著,怎麼辦?」開業醫師李唐越透過新聞稿指出,其實不必硬逼自己達到「蔡依林的標準時間」。

李唐越引用國際期刊文獻指出,英國研究中,逾8萬8000名配戴穿戴裝置使用者資料顯示,在晚上10到11時間入睡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低。若延後到晚上11到12時才入睡,風險上升12%;超過午夜,風險更提高25%。研究結果更顯示,過早或過晚入睡導致睡眠時間太長或太短,其實都會提高風險。

不過,李唐越提醒,睡眠與代謝間是雙向干擾,晚睡會影響荷爾蒙與血糖穩定,體脂過高、血糖異常、慢性發炎也會破壞睡眠品質,形成「越睡不好、越累、越容易吃多」的惡性循環。

李唐越以另一項統合分析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5的族群,發生睡眠障礙的風險比正常者高出33%;肥胖者(BMI≥30)更是過重者(BMI 25到29.9)的2倍。因此如果入睡時間不算晚,卻總是睡不飽,就要懷疑是否受到體重或體內代謝狀態的影響。

李唐越說明,臨床上常見3種與睡眠困擾相關的代謝體質,第1為體脂偏高型,體脂率過高或中央型肥胖者,脂肪容易堆積在呼吸道、胸部和腹部,對呼吸系統造成影響進而提高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

第2為血糖不穩型,李唐越指出,空腹血糖偏高或胰島素阻抗,會干擾大腦神經調節,與降低深沉睡眠比例相關。研究顯示,第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在快速動眼期產生低血氧的現象,可能導致經常夜醒後難再入眠。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第3為慢性發炎型,李唐越表示,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會使睡眠變淺、修復功能下降。白天易感疲勞,晚上也難以熟睡。這類族群常被誤以為壓力過大,實際上是身體處於慢性耗損狀態。多見於肥胖、代謝症候群或腸道菌相失衡者。

李唐越提醒,若長期睡不飽、白天總是提不起精神,即使調整作息也無法改善,就應從體脂率、血糖與發炎指標著手,找出真正的干擾源,有助身心穩定。(編輯:管中維)11409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