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十二夜修法10年收容所爆滿、犬殺頻傳 動保法下一步怎麼走?

2025/9/19 16:12(9/19 18: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2014年台北市1場公益認養活動。(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2014年台北市1場公益認養活動。(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探討流浪動物議題的紀錄片「十二夜」,2013年創下逾新台幣6000萬票房佳績,掀起民眾對流浪動物的關注。2015年1月動物保護法修法,自2017年2月6日起,全國公立動物收容所禁止撲殺「經通知或公告逾12日而無人認領、認養或無適當之處置」的動物,但保留收容所人道安樂死的機制,若經獸醫師檢查患有法定傳染病、重病無法治癒、嚴重影響環境衛生等狀況,可執行安樂死。

影片來源:十二夜Twelve Nights

全國遊蕩犬數創新低 收容所卻爆滿

農業部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犬隻族群管理指南的照像捕捉調查方法,從2018年起進行全國遊蕩犬隻數量調查推估,每2年進行1次,最近一次在2024年的數量調查推估,全國計有14萬1584隻,每百人遊蕩犬數為0.605隻,與上期2022年調查結果的15萬9697隻相較,遊蕩犬數量減少1萬8113隻、減幅11.34%,每百人遊蕩犬數減少0.085隻、減幅12.32%,顯示「不棄養、不放養、要絕育」宣導略見成效。

不過,登錄在全國動物收容管理系統資料顯示,至9月19日全台有6間公立收容所的在養犬隻超過留容最大值,包括桃園市動物保護教育園區、台南市的動物之家灣裡站、善化站、南投縣公立動物收容所、雲林縣流浪動物收容所和澎湖縣流浪動物收容中心。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製圖)

另外,根據全國動物收容管理系統動物收容統計表顯示,今年截至8月底,全台22縣市共34間公立收容所共收容1萬8096隻動物,認養隻數達1萬2065隻,認領養率為67%,依法人道安樂死數430隻,比例為2%,另有1576隻動物在收容所內死亡,所內死亡率9%。

19日下午4時遊蕩犬熱區圖。(圖取自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頁pet.gov.tw)
19日下午4時遊蕩犬熱區圖。(圖取自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頁pet.gov.tw)

遊蕩犬殺、傷人問題頻傳

石虎「豆棗」曾多次育幼成功,被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石虎研究團隊視為「傳奇石虎」。豆棗傳奇的一生卻結束在今年6月,當時牠被發現死在南投市某處雜林,身上有明顯傷痕,發現屍體現場附近明顯有踩踏痕跡,帶回檢查後確認豆棗死因是犬殺。

8月29日,高雄馬頭山山區一隻梅花鹿遭多隻遊蕩犬攻擊,梅花鹿傷重不治。民眾指稱當地有人餵養遊蕩犬,使得野狗成群。高雄市動保處回應中央社表示,已設置誘犬籠並持續針對熱區捕捉,截至9月10日,動保處已在當地捕捉12隻遊蕩犬。

2023年7月,學生在台大校園內野放的1隻白鼻心,遭遊蕩犬圍攻慘死,引起社會關注。政大等校也陸續傳出鼬獾、穿山甲,甚至學生遭遊蕩犬攻擊,學生組織並多次向相關部門陳情。

今年7月3日,一名7旬老翁在高雄市永安區鑽石沙灘公園附近游泳時,遭野狗下水追咬身亡。高雄市農業局回應,6月25日時於案發附近,也有發生游泳的民眾遭犬隻下海攻擊的情形。今年截至7月3日止,當地已捕捉51隻浪犬。

該修法禁止餵食遊蕩犬嗎?

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希望餵食遊蕩犬者視同管領人,必須依動保法承擔飼主責任,盼藉此改善浪犬族群失控的問題。

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顏士清認為,遊蕩犬問題除了跟飼主棄養責任有關外,非常關鍵卻長期被忽視的議題是餵食;儘管有動保人士反對他的說法,但身為生態學者,他不得不說,因食物資源決定環境乘載量,而遊蕩犬的密度與自然狀態下的野生動物相比,是幾十倍、甚至百倍。

顏士清補充,不少動保團體提倡透過TNR(Trap誘捕、Neuter絕育、Return回置)推動高強度絕育,降低遊蕩犬數量,這必須是在固定區域內,且確保長期沒有新移入的遊蕩犬;經過觀察,當母犬絕育率達80%時,的確能有效降低遊蕩犬數量。

不過,顏士清指出,觀察也發現,只要餵食,就會破壞遊蕩犬絕育效果,不但造成遊蕩犬出生率及遷入率提高、死亡率及遷出率下降,同時增加棄養可能性,並造成野生動物誤食。

對於民眾對餵食遊蕩動物反感,希望餵食者負起飼主責任的主張,農業部動物保護司長江文全回應,是否該禁止餵養遊蕩動物,各方看法仍分歧,而根據法院判例,若有長期在包括公共出入場所、私領域餵食遊蕩動物,就可構成有管領遊蕩動物的事實。

花蓮狗貓躍動園區收容的犬隻。(中央社檔案照片)
花蓮狗貓躍動園區收容的犬隻。(中央社檔案照片)

零撲殺政策各方說法

整理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的多項提案,有提案盼強化飼主責任管理,且餵食遊蕩犬者視同管領人,並要求恢復動物安樂死;也有立場相左的提案人主張,拒絕全面安樂死、反對禁止餵養流浪動物法制化、入罪化等。平台上也有人提案,要求修改民法中將寵物視為動產的條文。遊蕩犬隻問題涉及生命權與動物福利,可見各方論點不斷拉扯。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說,零撲殺政策讓收容所狀況變得很糟,部分流浪犬原本只是小病,進收容所後病況卻變嚴重,造成很多犬隻因病死亡。陳玉敏補充,死亡是動物生命的一部分,收容空間不夠時,就應從源頭解決。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長江文全強調,「零撲殺」不是「零安樂」,目前公立收容所執行人道撲殺的比率不到1%,主要是社會部分人士對動物人道安樂死仍有不少質疑,很多獸醫生也不願執行,多數收容所仍採取盡量醫、盡量救的策略,要落實人道安樂死,有待取得更多的社會支持。

圖為台北市動物之家收容的犬隻。(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台北市動物之家收容的犬隻。(中央社檔案照片)

動保法下一步該怎麼走?

江文全也說,在棄養問題上政府已加重飼主責任,未來會再投入更多動保教育資源,至於是否恢復動物安樂死,會與利害關係人討論。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此外,農業部也啟動評估「強化遊蕩犬收容場所設置」,盤點林地、非林地及農牧用地,盼改善國內公立收容所收容量能有限問題。

「我們不一定要領養流浪動物,但我們可以不製造流浪動物。」農業部提醒有意飼養寵物的民眾,雖然寵物只是我們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對於寵物而言,飼主就是牠的全世界。飼養寵物是對生命的責任與承諾,不要因為一時興趣,未深思熟慮就飼養寵物。如果真的無法繼續飼養,也要將牠交託到可以照顧牠、愛牠的人手中。(編輯:張珈爾)1140919

圖為2015年台北市動物之家送養會。(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2015年台北市動物之家送養會。(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