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馬太鞍溪堰塞湖探勘全程無山徑 2隊伍徒手攀爬忍受粉塵「開路」

2025/10/5 20:24(10/5 21:0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組織特遣隊,挺進馬太鞍溪堰塞湖區踏勘,人員抵達後發現地表及植物樹葉上均覆蓋厚重粉塵、泥砂,呈現灰白荒蕪景象,現場更是煙塵瀰漫。(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中央社記者張祈傳真 114年10月5日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組織特遣隊,挺進馬太鞍溪堰塞湖區踏勘,人員抵達後發現地表及植物樹葉上均覆蓋厚重粉塵、泥砂,呈現灰白荒蕪景象,現場更是煙塵瀰漫。(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中央社記者張祈傳真 114年10月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祈花蓮縣5日電)林保署花蓮分署上個月30日組成2支深山探勘小隊,進行馬太鞍溪堰塞湖路線踏察特遣任務,確認可通行路徑;昨天順利抵達湖區,山區呈現灰白荒蕪、煙塵瀰漫景象。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說明,為掌握馬太鞍溪堰塞湖現地狀況、評估未來治理及施工便道等可行性,9月30日組2支深山特遣隊,分別自光復林道及萬榮林道入山,展開為期10天及8天特遣任務。

花蓮分署表示,此次探勘主要目的在於實地確認通行可能路徑,做為未來監測、勘查與工程規劃重要參考依據,並蒐集堰塞湖區近距離影像資料,以協助後續掌握地形變化與災害潛勢。

花蓮分署與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東區搜救委員會及高山協作團隊共同組成2組探勘小隊,均採「走路去、走路回」,以完整評估往返路況。

花蓮分署表示,深山特遣隊其中9人自光復林道、6人從萬榮林道進入堰塞湖區展開實地踏勘,規劃預計第8天至第10天返抵登山口,並於任務結束後整合2條路線勘查成果,建立完整地形與路況資料。

花蓮分署表示,此次踏察山域全程無既有山徑,必須依靠繩索垂降、徒手攀爬等方式前進,沿途環境極為艱困,經過多處坍方、崩塌與厚層泥流堆積區,地勢陡峭、土質鬆軟且地面濕滑,部分路段須攀附樹根或繞行坡壁才能通過。

花蓮分署指出,接近堰塞湖區附近,地表及植物樹葉上均覆蓋厚重粉塵、泥砂,呈現灰白荒蕪景象,煙塵瀰漫,考驗特遣人員體力、毅力與專業。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花蓮分署表示,光復林道特遣隊在昨天中午抵達堰塞湖區,完成初步勘查並返程,由於山區通訊不佳,目前尚無法即時回傳所有影像與完整資料,預計待9日返隊後,將立即彙整蒐集影像、地形與環境資料等成果進行後續評估。

花蓮分署說明,這次任務盼協助確認安全可行施工與監測路線,並提供後續防災整備、監測規劃與工程設計參考,為堰塞湖長期安全管理奠定基礎。(編輯:陳仁華)1141005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進行馬太鞍溪堰塞湖路線踏察特遣任務,人員4日中午抵達湖區,拍下現場布滿厚重粉塵、泥砂,一片灰白荒蕪景象。(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中央社記者張祈傳真 114年10月5日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進行馬太鞍溪堰塞湖路線踏察特遣任務,人員4日中午抵達湖區,拍下現場布滿厚重粉塵、泥砂,一片灰白荒蕪景象。(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中央社記者張祈傳真 114年10月5日
圖為馬太鞍溪堰塞湖踏察隊伍行進過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中央社記者張祈傳真 114年10月5日
圖為馬太鞍溪堰塞湖踏察隊伍行進過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中央社記者張祈傳真 114年10月5日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組成2支深山特遣隊,分別自光復林道及萬榮林道入山,展開為期10天與8天的特遣任務。(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中央社記者張祈傳真 114年10月5日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組成2支深山特遣隊,分別自光復林道及萬榮林道入山,展開為期10天與8天的特遣任務。(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中央社記者張祈傳真 114年10月5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回應網路評論 中央災變中心還原花蓮洪災處置作為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