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署偕災防科技中心 建立氣候變遷風險預警機制

(中央社記者洪學廣高雄16日電)海保署今天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建立海洋保育與氣候變遷風險預警機制,減緩氣候變遷對海洋衝擊,兼顧海洋環境保育,確保海洋生態永續發展。
海保署長陸曉筠表示,氣候變遷風險預警及調適策略,對於海洋保育與永續極為重要;依照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AR6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對海洋生態影響包含海水溫度上升、海洋酸化、低氧區擴大等,希望能借重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專業技術與豐富災防預警經驗,透過科學監測、環境調適與政策治理,提高海洋生態系統韌性,降低氣候變遷衝擊。
她補充,雙方具體合作策略包含氣候變遷珊瑚白化本土預警系統示範區建置、應用氣變危害情境辨識海洋保護區潛在風險區位,以及海洋廢棄物漂流模擬系統與管理應用等。
海保署表示,海保署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簽署「海洋保育與災防預警合作備忘錄(MOU)」,主要呼應當前海洋保育與氣候變遷調適的政策發展關鍵議題,共同協作,透過遙測技術、大數據分析及數值模擬等技術,即時掌握海洋環境變化趨勢,提升海洋生態風險預警能力,同時作為生態保育與復育對策、海洋保護區管理優化等判斷參考。
海保署說明,雙方合作推動方向包含海洋生態預警與風險評估機制建構、海洋保護區風險辨識與適應管理模式,以及海洋與氣候變遷資料整合平台建立等。
海保署表示,建構具韌性健康海洋為保育海洋首要目標,韌性海洋路徑聚焦於衝擊及影響評估、風險地圖建構、減緩與調適行動推動,並透過科技工具等強化執行層面;這次跨機關合作備忘錄的簽署,不僅是海洋保育與海洋災害風險管理合作一大里程碑,更是在面對氣候變遷、污染及其他衝擊影響時,能夠強化海洋系統恢復力及調適力,逐步迎向韌性的健康海洋環境。(編輯:陳仁華)11410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