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八號首顆衛星齊柏林成功升空 將對地取像守護國土
(中央社記者趙敏雅台北29日電)歷經5次延期,福衛八號首顆衛星「齊柏林」在台灣時間今天凌晨2時44分搭乘SpaceX火箭自美國順利升空,預計5時4分進入太陽同步軌道,準備展開對地表取像的光學遙測任務,未來影像資料將廣泛應用於國土規劃、災害應變等領域。
福衛八號為台灣首個自製光學遙測衛星星系,第1顆衛星(FS-8A)由總統賴清德命名為「齊柏林」,延續已故導演齊柏林守護台灣的精神,期望齊柏林衛星在浩瀚太空中守望台灣、紀錄台灣,也讓世界看見台灣。
歷經火箭航班5次延期,齊柏林衛星原訂台灣時間今天凌晨2時18分升空,不過,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評估,為避免衛星入軌後碰撞,延至凌晨2時44分搭乘SpaceX獵鷹九號的Transporter-15火箭航班,自美國加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成功發射升空。
倒數發射時,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坦言,「看著自己的baby,忍不住緊張」,齊柏林衛星為多人的心血結晶,作為福八打頭陣的衛星,期盼它順利進入太空執行任務。他也感謝台灣產官學研界及太空中心眾人共同努力,為台灣的太空發展踏出重要一步。
吳宗信表示,福八是台灣首個自製光學遙測衛星星系,多個元件為國產,象徵台灣在衛星研製技術提升,待星系布署完成後,建立高解析度、每日多次取像、具全球覆蓋能力的對地觀測網路,用於救災防災、國土規劃等,持續守護台灣。
福八計畫主持人劉小菁也回傳談話,從11月上旬到現在,因為發射行程衝突、美國政府關門、火箭整備進度不如預期等,共經歷多次發射日期更改,但她始終堅信齊柏林衛星一定會發射成功。
國科會表示,齊柏林衛星乘載的Transporter-15火箭,於凌晨2時47分進行整流罩分離,2時52分回收第1節火箭,同一時間,第2節火箭進入停泊軌道熄火滑行,3時38分開始於510公里軌道釋放5顆台灣的立方衛星,4時29分後點火前往561公里軌道,齊柏林衛星則預計於發射140分鐘後(約台灣時間凌晨5時4分)進入任務軌道。
國家太空中心指出,齊柏林衛星的關鍵元件自製率達84%,匯聚33個國內產官學研單位的能量共同研發。衛星在太空執行任務之餘,也連帶讓這些元件取得實績,獲得國際太空產業相當看重的飛行履歷,增進台灣太空產業發展優勢。
福八共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包含6顆原始解析度1米的光學遙測衛星、2顆原始解析度小於1米的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自今年起逐年發射,預計2031年布建完成。相較福衛五號原始解析度2米,福衛八號的解析度更高,預計以星系方式運作,使地表取像更頻繁、也更清晰。(編輯:徐睿承)114112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