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福衛八號首顆衛星齊柏林27日凌晨升空 太空中心直播

2025/11/26 13:39(11/26 13:5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齊柏林衛星模擬圖。(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齊柏林衛星模擬圖。(國家太空中心提供)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趙敏雅台北26日電)福衛八號為台灣首個自製光學遙測衛星星系,第1顆衛星「齊柏林衛星」關鍵元件自製研發比率達84%,已運抵美國。國家太空中心今天表示,經4度延後發射,齊柏林衛星預計台灣時間27日凌晨2時18分許升空,太空中心Facebook與YouTube頻道同步直播,邀民眾一起見證。

福衛八號

福衛八號

  • 外型:立方體(1.2x1.4x1.6公尺)、兩側裝載太陽能板(展開達3.3公尺)、約400公斤(含燃料)
  • 任務酬載:
    光學遙測酬載
    科學酬載(FS-8A由國立成功大學負責研製,發展雙波段大氣瞬變影像儀與電子溫度密度儀)
  • 任務壽命:3年
  • 進度:
    2019年 成立衛星計畫室
    2020年 完成衛星關鍵審查
    2023年 開始第一顆衛星(FS-8A)組裝
    2024年 完成FS-8A原型飛行體並進行環境測試
    2025年6月 FS-8A整體驗測完成
    2025年10月 FS-8A起運至美國
    2025年11月(預計) FS-8A衛星發射升空

資料來源:國家太空中心(TASA)

看更多
關閉
將由8顆光學遙測衛星構成星系,包含6顆原始解析度1公尺、另發展2顆原始解析度小於1公尺的衛星,自今年起逐年發射,預計2031年布建完成。相較福五原始解析度2公尺,福八的解析度更高,預計以星系方式運作,使地表取像更頻繁、也更清晰,影像資料將廣泛應用於國土規劃、農業監測、災害應變、科技外交與環境保護等領域。

福八首顆衛星(FS-8A)由總統賴清德命名為「齊柏林」,延續已故導演齊柏林守護台灣的精神,期望齊柏林衛星在浩瀚太空中守望台灣、記錄台灣,也讓世界看見台灣。

影片來源:國家太空中心 TASA

國科會今天透過新聞稿公布,齊柏林衛星預計台灣時間27日凌晨2時18分,搭乘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獵鷹九號的Transporter-15火箭航班,自美國加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國科會指出,火箭預計發射3分多鐘後進行整流罩分離,8分鐘後回收火箭,54分鐘後開始於510公里軌道釋放5顆台灣的立方衛星,齊柏林衛星預計於發射140分鐘後(約台灣時間凌晨4時38分許)與火箭脫離,進入高度561公里、執行對地表取像之光學遙測任務的太陽同步軌道。

國科會指出,齊柏林衛星還搭載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系教授陳炳志帶領團隊研發的「雙波段大氣瞬變影像儀(DIAT)與電子溫度密度儀(TeNeP)」,進行電離層觀測,以及地面伽馬射線閃光(TGF)起源與觸發機制研究。

另外,福衛八號為這次主酬載,同班次火箭還搭載5顆台灣自製立方衛星,分別為太空中心新創追星計畫委由創未來科技、鐳洋科技和芳興科技打造的「鐘雀1號」、「黑鳶1號」及「信天翁1號」,以及國科會補助成大、台大、台科大、淡江大學共同研發的Lilium-2、Lilium-3。

國科會表示,這次任務可望驗證多項台灣自主研發的技術,包括衛星高頻通訊、星際通訊、智慧遙測、電能推進、展開機構、離軌控制等功能。

國科會表示,國科會、太空中心將透過Facebook粉絲專頁,以及太空中心YouTube頻道,於當27日凌晨2時起,搭配SpaceX發射畫面,同步製作直播節目,內容涵蓋火箭與衛星科普知識講解、福衛八號計畫歷程回顧、產業代表訪談等,歡迎民眾共同關注。(編輯:蘇志宗)1141126

福衛八號第一顆衛星「齊柏林衛星」。(中央社製圖)
福衛八號第一顆衛星「齊柏林衛星」。(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