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水面型光電擬納環評 環境部:需科學數據與共識

2025/10/17 17:48(10/17 19:0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環境部長彭啓明。(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環境部長彭啓明。(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17日電)環境部研議將水面型光電納入環評,目前正蒐集各方意見。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表示,目前並無相關國際環境指引,環境部的原則是環境保護優先,並依科學數據及社會共識。

7月颱風丹娜絲造成嘉南地區滯洪池許多光電板毀損,日前烏山頭水庫光電板水質也引發爭議,另有立法委員提出設置水面型光電應環評的要求。

環境部今天舉行「啟動太陽光電環評認定標準檢討作業」記者會。

彭啓明說,環境部今年1月新增太陽光電位於「環境敏感區」及「山坡地」須進行環評,至於水面型光電部分,目前國際上並無相關環境指引,但不代表台灣不能做,台灣可率先訂出明確標準。

彭啓明表示,近期已函請中央部會、地方政府、環保團體,10月底前提出建議,環境部的原則就是環境保護優先,並依科學數據及社會共識。

彭啓明表示,台灣環評制度在國際上較嚴格,例如日本的太陽光電裝置容量40MW才需環評,韓國是100MW以上,台灣是20MW,山坡地15公頃以上就要環評,近幾年國內光電推動速度變慢,主要就是對環境的疑慮與假訊息干擾,他希望在保護環境時,也能讓再生能源可以發展。

彭啓明說,太陽光電發展是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工具,目前全球裝置容量預估2025年底達到2800GW,台灣大約是15GW,只占全球0.5%。(編輯:管中維)11410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