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教部1.6億補助90校 建置原民傳統家屋、獵人步道

2025/10/19 11:27(10/19 12:0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桃園市光華國小攜手部落族人,建置泰雅傳統家屋,家屋依循傳統工法,以杉木、桂竹、藤皮等天然材料建造,體現泰雅「就地取材、順應自然」的精神。(教育部提供)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傳真 114年10月19日
桃園市光華國小攜手部落族人,建置泰雅傳統家屋,家屋依循傳統工法,以杉木、桂竹、藤皮等天然材料建造,體現泰雅「就地取材、順應自然」的精神。(教育部提供)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傳真 114年10月19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9日電)教育部國教署推動「營造原住民族文化學習場域計畫」,累計補助90校、挹注約新台幣1.6億元,支持學校營造具文化意涵的校園環境,包括建置傳統家屋、獵人步道等。

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自109年起推動「營造原住民族文化學習場域計畫」,透過補助每校最高200萬元,鼓勵學校依循特色課程發展需求,結合部落的傳統文化與耆老智慧,形塑兼具民族特色與教育價值的學習場域。

根據國教署資料,計畫推動至今,已累計補助近90校、挹注約1.6億元經費,支持學校營造具文化意涵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得以親身體驗原住民族知識與生活智慧,教師也能在課程設計中融入族群元素,將教育與文化緊密扣合。

桃園市光華國小攜手部落族人,建置泰雅傳統家屋與獵人步道,家屋依循傳統工法,以杉木、桂竹、藤皮等天然材料建造,體現泰雅「就地取材、順應自然」的精神;學生在耆老與部落教師帶領下,實際操作削藤、綁繩、製作陷阱等工藝,並走入古道認識獵徑與山林生態,學習祖先的生活智慧。

花蓮縣瑞北國小結合布農族與阿美族文化特色,建置涵括兩種族群精神的傳統家屋,由師生、耆老與族人共同完成;學生在建置家屋前,前往部落進行文化見習,並親手操作削藤、綁繩、鋪草等工法,從中學習技藝,瞭解與分辨不同族群文化的內涵,家屋也成為族語與工藝教室。

花蓮縣太平國小為巒群布農族的實驗小學,學校新建傳統布農族石板家屋,並舉行祈福儀式,由於石板屋在布農族社會已罕見,學校轉型實驗小學後,積極推動族群文化教育,依傳統工法建造高復原度家屋,校方期盼家屋成為文化教學場域,也讓部落與族群延續珍貴文化。(編輯:吳素柔)11410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4